刺血治疗癫痫效果-刺血疗法能治疗哪些病
拔罐放血有什么好处?
拔罐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适当进行可以为人体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那么拔罐放血有什么好处?拔罐放血的好处和坏处?拔罐是有很多好处的,但是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的内容吧。
1、拔罐放血的治疗原理
拔罐放血主要是用皮肤针叩刺皮肤,待皮肤红润,稍有渗血后,再在刺血部位进行拔罐,以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解毒泻火,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目的,有很好的防病治病功效。
2、放血退热
中医认为,发热有阳盛发热和阴虚发热之分,拔罐放血适宜于缓解阳盛发热。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拔罐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气血恢复正常。
3、放血止痛
中医认为,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经脉必有闭塞不通的现象,采用拔罐放血的方法治疗,可以将经脉中的瘀滞病邪直接带出,调整闭塞壅阻的现象,经脉畅通了,疼痛也会得到缓解。咽喉疼,偏头疼等病症都可以通过拔罐放血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4、放血泻火
火热内扰可导致多种病症发生,导致患者出现口舌生疮,肢体肿胀疼痛,烦躁易怒,发热等症状,采用拔罐放血的方法,可以使火热止邪随血而泻,适宜于多种热证治疗。
5、放血消肿止痛
人体由于气滞血涩,导致经络瘀滞时,会造成身体肿胀疼痛的现象发生,采用拔罐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使经脉恢复畅通,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6、放血解毒
机体在病理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就会导致体内热毒产生,出现疮疡痈疽一类的症候,拔罐放血不但能使入侵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且还能理血调气,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抑制病邪扩展或复发。
7、放血止痒
皮肤出现瘙痒症状,是风邪在血脉中存在的表现,因此中医论证中有“治风先治血”的治疗原则,拔罐放血可以理血调气,促进血脉畅通,迫使风邪散发,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8、拔罐放血有什么坏处吗
拔罐放血如果操作不当,消毒不彻底,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导致细菌入侵,引起感染。
拔罐放血过度的话,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气血亏虚,阳气不足的现象,时间长了会影响心脑供血。
9、拔罐的注意事项
1、孕妇、女性月经期。尤其是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妇如果进行不适当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产等。月经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经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会引起月经过多。
2、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3、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4、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5、皮肤过敏、皮肤损伤者。拔火罐有可能加重过敏症状,而且皮肤溃疡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发感染、水泡,加重溃疡。
6、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7、酒足饭饱者。血液流向肝脏进行代谢工作,此时拔火罐,气血又被强行引导到拔罐部位,导致心脏不得不多跳几次加速供血,容易出现眩晕、恶心等各种不适。
8、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9、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
拔完火罐后,不要受风,防水,注意保暖,拔完之后3个小时内不要吃凉的食物。起罐后局部潮红,瘙痒,不可以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自己就好了。
神门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神门 4.1 神门的别名 4.2 出处 4.3 特异性 4.4 穴名解 4.5 所属部位 4.6 神门穴的定位 4.7 取法 4.8 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神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主治病症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配伍 4.13 特效 *** 4.14 文献摘要 4.15 研究进展 4.15.1 治疗失眠 4.15.2 治疗惊悸 4.15.3 治疗嗜眠症 4.15.4 治疗高血压 4.15.5 对心功能的影响 4.15.6 对血脂的影响 4.15.7 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 4.15.8 增强肺功能 5 耳穴名·神门 5.1 神门穴的定位 5.2 主治病症 5.3 *** 方法 6 经穴别名·神门 7 经外奇穴名·神门 7.1 定位 7.2 主治病症 7.3 刺灸法 8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神门 9 神门指心脉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神门 1 拼音
shén mén
2 英文参考Shénmén HT7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mé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T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神门:1.经穴名;2.耳穴名;3.经穴别名;4.经外奇穴名;5.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6.心脉。
4 经穴名·神门 穴位 神门 汉语拼音 Shenmen 罗马拼音 Shenmen 美国英译名 God's Door 各国
代
号 中国 HT7 日本 7 法
国 莫兰特氏 C7 富耶氏 C7 德国 H7 英国 H7 美国 He7
神门为经穴名(Shénmén HT7)[1]。出《针灸甲乙经》。《难经·六十六难》名兑骨[2]。别名兑冲、中都、锐中、兑骨。属手少阴心经[1]。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五行属土[1][3]。神指心神,门即门户,心藏神,此穴为手少阴经的输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1]。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心绞痛,心脏肥大,心律不齐,高血压,失眠,健忘,癫痫,癫狂,痫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喉痹,心悸,惊悸,怔忡,痫证,胃痛,大便脓血,咽干,腕痛,指麻,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4.1 神门的别名兑骨(《难经·六十六难》),兑冲、中都(《针灸甲乙经》),锐中(《古今医统大全》)。
4.2 出处《针灸甲乙经》:神门者,土也,一名兑冲,一名中都。
4.3 特异性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手少阴心经的原穴。
4.4 穴名解神指心神,门即门户,心藏神,此穴为手少阴经的输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1]。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宁心、通络作用,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痫等。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故称“神门”。
4.5 所属部位腕[4]
4.6 神门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3][5]。
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1]。
神门位于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缘凹陷中[2]。
神门穴在手少阴心经中的位置
神门在上肢内侧部经穴中的位置
神门穴的位置
神门穴的位置(肌腱)[2]
神门穴的位置(手少阴心经)
神门穴的位置(肌肉)
神门穴的位置(骨骼)
4.7 取法仰掌,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1]。
仰掌,于豌豆骨上缘桡侧凹陷中,在腕掌侧远端横纹上取穴[6]。
快速取穴:微握掌,另手四指握住手腕,屈拇指,指甲尖所到凹陷处即是神门穴[7]。
4.8 穴位解剖神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皮肤的皱纹致密,形成腕远侧横纹,该部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的掌皮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于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穿前臂深筋膜,经尺神经、尺动静脉的内侧达尺骨小头的前面骨膜。尺侧腕屈肌(腱)由尺神经支配。
4.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1]。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5]。
4.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尺神经、尺动脉的本干经过[5]。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2]。
4.9 神门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门有益心安神,通经活络的作用。
神门有宁心、安神、通络作用[1]。
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日“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心主血脉、主神明,故可主治心神疾患等[6]。
手少阴之脉挟咽,抵掌后,到小指,故神门穴可治疗咽干、腕痛、指麻[6]。
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宁心、通络作用,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痫等。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8]
4.10 主治病症神门穴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心绞痛,心脏肥大,心律不齐,高血压,失眠,健忘,癫痫,癫狂,痫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喉痹,心悸,惊悸,怔忡,痫证,胃痛,大便脓血,咽干,腕痛,指麻,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神门穴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5]。
神门主要用于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疾患:如心痛、心烦、心绞痛、心律不齐、高血压、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痴呆、癫痫、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头痛、眩晕、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等。[1]
神门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症,目黄,失音,喉痹,胁痛,腕关节痛等[2]。
神门穴主治心痛,心悸,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证;胃痛,呕血,吐血,大便脓血;咽干,腕痛,指麻;头痛,眩晕,目黄[6]。
神门穴为治精神病和心脏病的要穴。
循环系统疾病:心悸,心脏肥大,心绞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病,痴呆;
五官科系统疾病: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
其它: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直刺0.2~0.5寸[5]。
一般直刺0.3~0.5寸[1][2][6];向上平刺1~1.5寸,透灵道穴,局部酸胀,并可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6]。
注意:神门穴在腕关节处,禁探捣[6]。
4.11.2 灸法可灸[5]。
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1~3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4.12 配伍神门穴配内关、心俞治心绞痛[1]。
神门穴配少商、涌泉、心俞治呆痴[1]。
神门配内关、三阴交治神经衰弱、失眠[1]。
神门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
神门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神门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
神门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神门配内关、大陵、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治失眠、心烦、健忘[6]。
神门配少商、涌泉、心俞,治痴呆[6]。
神门配鱼际、太冲、大敦、关元,治遗尿[6]。
神门配后溪、鸠尾,治五痫[6]。
4.13 特效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神门穴,每次1~3分钟,可调理心烦、失眠、糖尿病、高血压等症[7]。
4.14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刺疟》: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针灸甲乙经》:遗尿,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心烦,甚欲得饮冷,恶寒则欲处温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热,狂悲哭,呕血,上气,遗溺,大小人五痫。
《针灸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通玄指要赋》:神门去心性之痴呆。
《玉龙歌》: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杂病穴法歌》:心门专治心痴呆。
4.15 研究进展 4.15.1 治疗失眠针刺神门为主,治疗失眠效果良好。
4.15.2 治疗惊悸据报道针刺神门穴,以精神 *** 所致的惊悸有较好疗效。
4.15.3 治疗嗜眠症据报道神门穴治疗嗜眠症效佳。
4.15.4 治疗高血压针刺动物“神门”,对实验性垂体性高血压,有迅速降压作用[1]。
4.15.5 对心功能的影响心绞痛:针刺神门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针刺后,心率显著减慢,左心室射血前时间缩短,左心室射血时间延长,等容收缩时间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上观察,P波、R波、PR间期和QT间期的持续时间延长[6][8]。
有实验表明,针刺神门可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冲击图复合波幅增大[6]。
心律失常:针刺内关、神门,对纠正心律失常有效,特别是属于激动起源失常者,效果显著。给健康家兔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建立心肌缺血实验理模型,电针双侧“内关”、双侧“神门”、双侧“足三里”,设对照组,实验证明电针能减缓心率增快[6]。
通过针刺家兔神门、阴郄穴实验,发现该穴有减慢心率的效应,其传入神经为尺神经,中枢神经为迷走背核,传出神经为胸迷走神经。
神经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对神经垂体性高血压动物有降压作用[6]。
心衰:针刺神门,可缩短循环时间,使静脉压下降,从而改善心衰症状[1]。
应用辣根过氧化酶法(HRP),观察神门体表穴区传入及传出神经元的节段分布,结果提示神门区与心脏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在T1及T2有互相交汇及重叠。另有注射或包埋HRP于神门穴,则被穴区感觉纤维所摄取,并由轴浆运输逆行传递到胞体脊神经节细胞内。
4.15.6 对血脂的影响据临床观察针刺神门穴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时发现,针刺治疗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载体、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载体、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明显优于西药组。
4.15.7 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重 *** 神门,多引起运动从属时值增大,即大脑皮质运动区内发展抑制过程,但对健康人影响较小。给予患者轻 *** ,半数大脑皮质引起兴奋过程,半数引起抑制过程,健康人只有少数引起抑制过程。针刺神门对脑电图起调整作用,凡原来α节律波幅较低者,呈现α节律及波幅增强;反之,则使α节律减弱,在部分癫痫患者身上,可使脑电图趋向规则化。[6]
针刺神门对大脑皮质功能有一定影响,根据功能状态,针刺强度的不同,引起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效应也有差异,重 *** 多引起抑制过程,但对健康人影响较小;轻 *** 半数引起兴奋过程,但健康人多数引起兴奋过程[8]。
针刺神门穴,可使部分病理性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1]。
4.15.8 增强肺功能针刺神门穴可增强肺功能,但需连续针刺1周,可使肺通气功能增强。对心源性喘息,针刺神门穴如能引出心经感传,抵达胸部后能立刻降低呼吸频率,效果显著。[8]
5 耳穴名·神门神门(shénmén TF4 shenmen)为耳穴名[1][3]。
5.1 神门穴的定位耳穴·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3]。
耳穴·神门位于三角窝内[1]。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1]。
5.2 主治病症耳穴·神门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等[1]。
5.3 *** 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 *** [1]。
6 经穴别名·神门神门为经穴别名[1]。出《经穴纂要》。即中都[1]。
中都为经穴名(Zhōngdū LR6)[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10]。属足厥阴肝经[9]。中都是足厥阴肝经的郄穴[9]。中即中间,都指聚会,穴在小腿内侧中间,为足厥阴经气深聚之处,故名中都[9]。中都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9]。正坐或仰卧取穴[9]。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9]。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10]。有理下焦、止崩漏的作用[9]。主治肝肾、少腹等疾患:如疝气、遗精、崩漏、产后恶露不尽、少腹满痛、肠澼、手足拘急、脚胫枯瘦、湿痹、胫内廉红肿等[9]。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急性肝炎、下肢神经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9]。一般沿皮刺0.3~0.5寸[9]。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0]。
7 经外奇穴名·神门神门为经外奇穴名[1]。出《针灸真髓》。位于腕部尺侧缘,尺骨茎突直下陷中,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处,左右计2穴。主治肠出血。
7.1 定位位于腕部尺侧缘,尺骨茎突直下陷中,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处,左右计2穴[1]。
7.2 主治病症主治肠出血[1]。
7.3 刺灸法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1]。
8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神门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动脉,即中部人,以候心气[2]。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动脉[11]。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11]。《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绝,不治。”
9 神门指心脉?大椎穴在哪里
导读: 大椎穴在哪里? *** 大椎穴可以防治感冒,那么大椎穴在哪里?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大椎穴。
大椎穴在哪里
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别名
百劳穴,上杼穴。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取穴方法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热,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配曲池穴预防流脑;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配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操作方法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 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疟疾、颈椎、痤疮、小儿舞蹈病等。配曲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
穴位养生
1、防治感冒:在大椎处刮痧(要刮出痧点)或拔火罐(留罐,如有咳嗽可在双侧肺俞加拔火罐);淋浴时也可用水柱冲击大椎处,水温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
2、治落枕及颈肩不适:在大椎处涂上红花油类具治疗跌打损伤作用的 *** 油,然后拔罐并留罐即可。肩部也可加拔几只火罐则效果更好。
3、治粉刺:采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随即加拔火罐,以出血为度,左右起罐。3-5天进行一次治疗,可活血通络、祛毒养颜。
以上就是大椎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请继续关注频道。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大椎穴有什么用、大椎穴在哪里、大椎穴、什么是大椎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