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怎样才能治好?

赵绍琴医案精选-赵绍琴治疗癫痫医案

肾病综合症的情况下要注意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可以使用一些激素的,并且这个情况下还需要注意控制好引起肾病综合症的原因,平时注意避免水分盐分,蛋白质过多的摄入。注意多休息,避免身体过度劳累的,而且要注意增强个人的体质状况。

北京中医药大学走出过哪些医学翘楚?

王雪茜--科研、教学、临床兼顾

北京中医药大学走出去的优秀翘楚不胜其数,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近因为采访接触到的一个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雪茜老师

王雪茜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全国名老中医王庆国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及全国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弟子,致力于探索经典方剂的现代应用。

在这次采访中老师提出认为在中医经典的理论其实很多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我们现在去理解它,有的时候觉得似难非难、似易非易,觉得他说的道理很浅显,但是依旧惊讶于为什么古人能够想出来这么精妙的道理呢?老师对于科研,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对于中西医之间的结合的看法都有很深刻的看法,也在提示我们作为一个中医学子,在这条学医之路上应该刻苦坚定的方向。

老师谈起自己是如何学习、综合理论,如何学习中医经典,中医经典对我们大学生的意义,经典方剂如宝库般的重要性以及经典理论在她的科研中的奇妙印证。听完这些,我不禁思考对于学习和背诵反复的枯燥的学习进程后,才有融会贯通,灵活自如。中医药,从来都不是轻松容易的。

正如王雪茜老师所言,“中医之路是我们将要走的一条光荣但充满险阻的道路“。中医典籍浩如烟海,思想更是涉及方方面面,纵横数千年,我们宛如初入海洋的小船,跌跌撞撞,但又无比谨慎的采撷古人的智慧来填充自己。

我谈这次采访的内容和感受,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通过老师们身上对于中医学习和科研的严谨,在中医之路上的不断探索,感受我们作为一个中医人的责任和方向。

(以上来源于本次访谈的视频截图)

鲁兆麟人物介绍

鲁兆麟

鲁兆麟,出生于北京中医世家,“中医各家学说”的领军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首都中医药养生首席指导专家,享受特殊津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文名:鲁兆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42年

职业:医生

毕业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

主要成就:首创“中医医案学”

代表作品:《中医各家学说(四版教材)》

人物简介

鲁兆麟(1942—),男,北京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为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家庭背景

鲁兆麟,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鲁氏家族世代行医,其父鲁春溥先生师从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独立开诊后医名遐迩。

生平经历

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

1959年—196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系大学毕业。

1965年—1978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师。

1971年—198年,拜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为师,随师学习。

1978年—1984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教师、副主任、主任。

1984年—1988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

1986年—至今,评为副教授。

1989年—2002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1997年免去教研室主任)。

1990年—至今,评为教授。

1994年—至今,被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

1995年—至今,开始享受特殊津贴。

2002年—至今,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术带头人。

2010年—至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其建立的“鲁兆麟名医传承工作站”与面向广大患者而成立的“北京兆麟堂中医诊所”合并办公。

大事件

2010年在台湾友人和海内外朋友的一再建议下,鲁老师决定开办“兆麟国医堂”诊所,服务社会。现在兆麟堂名医汇集,已成为北京著名中医诊所之一。

出诊时间

兆麟堂:周一、周三、周四全天,周六下午,周日上午,须预约。

医疗特长

擅长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对于脾胃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社会职务

1.兆麟堂首席医生。

2.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3.学科评议组成员。

4.全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5.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人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8.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委员会主任。

9.台湾长庚大学、西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中医学顾问。

教学经验

鲁老师经常说,一名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发奋读书,夯实中医基础;勇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培养中医思维;师承名师,加快成长过程。近年来,鲁老师考察接受了一批青年中医,成立了“国老讲习所”,开启了一种传承中医的全新模式。鲁老师要求学生们多读中医经典,并在繁忙的日常诊疗工作中抽出时间,每周定时亲自为学生们讲解医学典籍,解析临床病案,并亲自带学生们出诊,使学生们的中医能力迅速提升。

治学思想

鲁教授长期坚持“科研不脱离临床”的原则,认为“治好病是评判医生的根本标准”。

学术内容

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研习历代名医医案,有利于读者开阔诊治思路,逐步达到“审证确、思路精”的临床水平。中医医案自宋代以来,受到后世中医学者的广泛重视,专著有数百种,临床各科医案多不胜数,明代以后研究者殊多,逐步形成了一门学科。中医医案有“宣明往范、昭示来学”的作用,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医案有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与作用。同时,还可继承古今临床的丰富经验。因此,研究中医医案对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老师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案研究,首先提出“中医医案学”概念,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开展了《中医医案学》的教学工作,并编写了高校内部教材。今天,中医医案学已在全国众多高校开展,颇受广大师生欢迎。

中医医案的整理最早始于明代,江_父子用数年时间,整理成《名医类案》一书,开创了医案整理研究的先河,清代魏之_在《名医类案》基础上,又整理成《续名医类案》一书,两部医案著作收集自战国至清代近8000则医案。此后,这一工作一直无人继续传承,直至1995年,由鲁老师率领的专家团队,历时十余年终于完成了中医医案学巨著——《二续名医类案》。该书收集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后至中华人民和国建初期已故的名医医案,也收录了部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前未收之医案。共收集医案专著200余部,选录医案约一万五千则。医案的排列,按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科为序;各科下按病分类,各病之医案均按成年年代先后编排,系后人整理的医案则按医家卒年排入,以例对历代医家进行对照研究。鲁老师说,古代医籍中记载的中医医案共有十余万则,此次专家团队共整理出八万余则,又在其中精选出一万五千则医案,编辑成了《二续名医类案》。

此后,鲁老师又陆续出版了《中医医案学》、《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临证必读医案专著丛书》等中医医案类学术著作,为中医医案整体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领域

鲁兆麟教授在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中,研究领域为中医医史文献,主要研究方向为:1.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2.中医学术流派及学说研究;3.中医医案研究。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与参加局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获科研成果奖3项,主编全国各家学说教材2部,率先开展中医医案研究,主编《二续名医类案》,获立夫医药优秀著作奖。先后主编及参编出版著作2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此外,与王永炎院士共同主编的中医教学高级参考书《中医内科学》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

医学贡献

曾先后赴美国、新加坡等地讲学,赴日本、韩国、德国进行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此外,鲁老师还多次应邀到台湾、香港及澳门等地讲学,并指导当地的中医药教育和中医的医疗工作。在其受邀于台湾长庚大学讲学期间,同时进行带教义诊,被当地媒体广泛关注并作追踪报道。有利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在两岸三地的传播与发展。

目前,鲁兆麟教授负责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鲁兆麟名医传承工作站”的建设工作,2010年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其建立的“鲁兆麟名医传承工作站”与面向广大患者而成立的“北京兆麟堂中医诊所”合并办公。悬壶济世,带徒授课指导临床技巧,并培养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家玮副教授作为自己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继续为中医药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一生所学。

获得荣誉

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特殊津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个人生活

鲁老师最初在中医诊断教研室工作,后因开始,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学校经常派出医疗组进入基层给广大治病。因此,鲁老师在独立应诊的同时,还得到了、印会河、刘渡舟、赵绍琴等多位中医大家指导,名家点播,受益匪浅。1973年,为了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国家“解放”了一批中医学名老专家,其中包括中医泰斗任应秋先生,鲁老师作为首批学术继承人,正式拜在任氏门下,并调入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1973年至1984年的十年间(任先生1984年10月17日逝世),鲁老师跟师十载,尽得真传。中医历代古籍浩如烟海,不将中医古籍阅遍,如何能将中医各家学术思想、学派传承了然于心。鲁老师说为什么任先生能够开创中医各家学说这门学科,因为任先生真正做到了博览群书,任先生读过的中医典籍有千种之多。鲁老师跟随任先生编写出第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任先生逝世后,鲁老师主编过多部《中医各家学说》教材,成为任氏《中医各家学说》的嫡系传人。由于鲁老师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典籍,在业内有“活字典”之美誉。

人物评价

鲁老师还经常告诉学生们“医乃仁术”,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面对着上至国家***,下至平民百姓,在鲁老师眼里他们都只有一个身份就是——病人。鲁老师在接诊时,平易和蔼,丝毫没有“大专家”的架子,深受患者的尊敬。

效仿春蚕蜡炬,情系中医传承,鲁老师现在把传承中医学术、培养中医接班人列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位年逾古稀的中医大家对于继承、发展祖国医学的一片赤诚,令人动容。

主要论文

1.王清任对中医气血辨证的贡献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5):22~23

2.代赭石可用以治喘鲁兆麟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68

3.治疗性功能失常当注意宁心安神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5):49~50

4.抵当汤加味可用于外伤性癫痫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5):49

出版著作

1.《素问注释汇粹》副主编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参考书》副主编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黄帝内经章句索引》参编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中医各家学说(四版教材)》参编198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5.《中医各家学说(刊授教材)》主编1988年中医古籍出版社

6.《中国医学名著珍品全书》主编1995年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

7.《二续名医类案》主编1996年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

8.《中医各家学说(协编教材)》主编199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9.《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副主编199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10.《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主编199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1.《中医各家学说(自考教材)》主编200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2.《今日中医临床丛书》副主编200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3.《中医内科学高级教学丛书》副主编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4.《中医临床禁忌手册》主编2002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5.《临床实用中成药》副主编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6.《中医各家学说专论》主编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共著作16部,其中主编(副主编)14部,参编2部。

我想学习中医,有没有什么书籍可以帮助我自学一下。推荐几本。

中医书籍

中医学生说说我学自学中医的经历。最初大一的时候中医基础理论完全不能满足我,我就开始看内经。素问八十一篇我只看到50多篇就看不下去了,啃夜啃不动,然后开始看难经,强逼着自己去看。最后把八十一难看完以后发现自己根本什么都没学会,因为看不懂还强逼着自己去看的结果就是这样,最后看不懂不说还浪费了时间。于是我开始思考,中医历史那么悠久古书那么多,我到底改该看哪些,把哪些作为专攻道路?

回答中的所有中医书籍均出自图中中医书籍右下角处,如果需要这些中医书籍的话可以看看

自学中医可以先看这些书籍,如《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之类,而且这些书我也翻过,很多观点有些偏颇,不是很推荐。

有些书又太深,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四圣心源》之类,全是文言,很多内容还很难从字面意思理解,

先看看《名老中医之路》,这是很多中医大家对于他们学习历程的总结,每个人的建议都不尽相同,接下来看看印会河教授主编的五版《中医基础理论》,算是能对中医有个整体的框架。之后看一看《临证脉学十六讲》,《医方集解》《万病回春》《临证指南》《兰室秘藏》《频湖脉学》,《中医诊断学》以及舌诊类图谱,对中医诊断方法有个系统了解。

再接下来就可以大致涉猎一下经典了,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之类,但是,直接看还是会很难,建议结合网络上的名家课程一起看,

最后就是临床学科了,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等等等。同样,不一定要用教材,很多古籍同样很好。这个阶段可以看的书太多了,随便举几个栗子:《傅青主女科》《小儿药证直诀》《医学衷中参西录》《景岳全书》《医宗金鉴》《脾胃论》,同时还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验方荟萃之类的著作,比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赵绍琴临证400法》之类的,这要是想写全了,写几百本出来都易如反掌。但要是想全看一遍,就显然比较困难了。所以这个阶段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的涉猎吧。

现在艾灸、推拿、拔罐多少都会一些,也颇治好了家人不少小病,但感觉明显遇到了瓶颈,就是严重缺乏实践的机会,没有经验累积而对脉诊和辩证缺乏信心。更糟糕的是,身边一个能交流的人都没有;中医爱好群里不是骗子就是伸手党,参加了几个觉得索然无味;亲戚中唯一精通针灸的长辈却是学“腕踝针”(西医针法)的,中医理论基础连半吊子都没有。真是寂寞难受。

后面又陆续的看了这些中医书籍,感觉挺不错的,推荐你可以看看

这些中医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处,其内这些中医书籍都在里面

中医书籍目录: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中医方剂大辞典(十一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你觉得现阶段的中医相比古代的中医有哪些进步?

肯定是进步了,中医和其他科学如同物理学化学一样,是一种实用的方法而已,以归纳法研究,以演绎法运用。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其以参照现代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等为基础,归纳的内容,更加精准。随着现代医学的的发展,中医更有了横向对比的参照,而更容易发现价值,有了现代医学的辅助,更加可以由面向点更精细的发展,可以暂时放弃和跳过自己的相对弱项,而在现代医学的弱项领域进行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