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癫痫怎么治疗-低温症的处理方法
婴儿痉挛症可以针灸吗 婴儿痉挛症可以治愈吗
婴儿痉挛是很多宝妈都了解过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给宝宝带来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很多宝妈在宝宝患上这种疾病会选择针灸治疗,那么婴儿痉挛症可以针灸吗?婴儿痉挛症可以治愈吗?
婴儿痉挛症可以针灸吗
婴儿痉挛症它在临床上其实属于癫痫的疾病的,婴儿痉挛是可以通过针灸来治疗的,痉挛症如果是比较轻微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控制。而且这种疾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使用药物来进行控制的,当然针灸的治疗也是可以考虑的。婴儿痉挛主要是由产伤或者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脑发育不全等引起的,还会表现为语言障碍或者神经损伤、体征、斜视等症状。但如果是比较明显的痉挛症,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多种异常的表现,眼睛和语言的能力也会受到干扰。所以大家发现小宝宝出现了痉挛症的表现,应该要尽快在早期阶段来解决。
婴儿痉挛症可以治愈吗
婴儿痉挛症是很难完全治愈的,小宝宝的痉挛症如果是比较轻微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控制。但如果是比较明显的痉挛症,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多种异常的表现,眼睛和语言的能力也会受到干扰。所以大家发现小宝宝出现了痉挛症的表现,应该要尽快在早期阶段来解决。痉挛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如果宝宝的痉挛症比较严重,可以考虑冷毛巾冷敷或者是采用酒精的物理降温方法,减少抽搐的表现。有一些小宝宝的抽搐和痉挛表现主要是受到低温环境的影响,所以家长可以先保护好小孩子成长环境的温度,避免受到风寒的干扰。有些小宝宝的痉挛表现是因为经常缺乏钙元素,如果可以针对这些营养来补充,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比如家长可以在家熬制钙元素丰富的汤类食物,包括骨头汤,排骨汤等等,为宝宝带来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
婴儿痉挛症可以做手术吗
痉挛的手术取决于病情,婴儿痉挛是癫痫性脑病,绝大多数儿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一些父母选择手术治疗婴儿痉挛,外科治疗并不适合所有婴儿痉挛,婴儿需要适应某些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主要取决于癫痫发作的类型,如果检查后认为是婴儿痉挛,情况相对麻烦,应积极进行,以确定具体原因,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最好积极判断病情,据说能不能够进行手术的话,这个不太好判断的情况,需要积极的进行确定情况,平时饮食注意要以清淡健康为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导致婴儿痉挛症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b,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查,再进行补充。脑膜炎也会导致出现痉挛的症状,最好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再进行治疗。
婴儿痉挛症会发烧吗
会发烧,婴儿痉挛是婴儿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时有惊厥的危险,婴儿痉挛增加了高热惊厥的危险,建议及时在家进行解热治疗,可立即用温水浴,口服尼美舒利或用扑热息痛栓等退热药治疗,如高热不退要及时去医院治疗,要多喝水,饮食要清淡。建议平时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孩子高热。加强营养,保持心情愉。这种情况建议您应注意饮食应低钠,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随意服用药物,减少对孩子的精神上的刺激。
什么是低温症?
病因人的正常体温是37 C度。低体温症是受害者的核心温度下落到35 C度以下.如果体温下跌在32 C以下,情况会变得严重并最终致命。低温,大风,和湿的内衣使人寒冷。只有运动和颤抖可以使身体产生热量。衣服,避风所,和脂肪层可以防止热量散发,但不会生成热量。
体温过低的多数实验室数据是非特异的检查,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糖、血清淀粉酶、血尿素氮、血清谷草转氨酶、a-J羟酸脱氢酶(HBD)和肌酸磷酸激酶(CPK)、肾功能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
实验室检查:
体温过低的多数实验室数据是非特异的检查,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糖、血清淀粉酶、血尿素氮、血清谷草转氨酶、a-J羟酸脱氢酶(HBD)和肌酸磷酸激酶(CPK)、肾功能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
如发现血小板减少,血尿素氮、血清淀粉酶和上述其他酶类水平增高应想到本病。此外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以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
可以诊断为原发性黏液水肿所致低温症。本病血清T3、T4水平下降而TSH升高,非黏液性水肿所致的低温症则尚不能达到这一程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低温症
儿童癫痫的临床特点
婴儿痉挛发作时脑电图可归纳以下三种波型:①持续出现的高度失律波型;②阵发性去同步化;③阵发性过度同步化。其中以②最为多见,此种波型在1~5秒内各导联均出现14~20C/S的低波幅快波及低波幅慢波。棘波及高波幅δ波完全消失,其后波幅逐渐增高,并出现δ波及棘波,而后恢复到间歇期的高度失律。
婴儿痉挛在发作间歇期有其独特的脑电图表现,即高度失律(也叫高峰节律紊乱)。典型的高度失律为“毫无规律,毫无次序地出现高波幅慢波及棘波,棘波的持续时间及出现部位经常变化,有时为局灶性,数秒后又变为多灶性,甚至弥漫性”。不典型的高度失律,可有接近基本节律的成分,其中棘-慢波也多少有些节律性,还有些则表现为两侧反复出现持续数秒短暂不规则的棘?慢综合波,其后完全抑制。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不像较大婴儿那样容易确定,其惊厥表现是片断的,而且常难以和生理运动相区别。国内有人根据临床表现特点主张把新生儿惊厥分为五种类型。
⑴微小惊厥:包括呼吸暂停、眼强直性偏斜、眼睑反复抽动。嘴唇颤动、流涎、吸吮及咀嚼动作,有时伴有类似游泳样或踏自行车的上下肢体复合运动。
⑵多灶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是移动性的,可见阵挛性运动迅速地从这一肢体转移到另一肢体,或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⑶强直性惊厥:其特征是全身的伸展和僵硬,常伴有呼吸暂停和双眼向上偏斜。
⑷局灶性阵挛性惊厥:本型少见,常起于一侧肢体或一侧面部,并扩展到身体同侧其他部位,没有意识丧失。
⑸肌阵挛性惊厥:本型少见,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同时发生的急促的牵拉运动。 婴儿痉挛症也属于一种难治性癫痫综合征,多数是因脑部器质变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所引起。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几乎无效。所以,目前在临床上只能是一方面控制发作,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并清除病因。
在药物治疗方面,有如下几种方法:
①激素治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并较普遍单用的药物。剂量为每日25~40单位,持续肌注2~6周。在控制痉挛及改善脑电图方面近期效果明显,尤其是对原发例疗效为优。但远期效果难以评估,而且可见有高血压和血钾降低。
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改用地塞米松0.3~?0.5?mg/kg体重/日或强地松 2~10mg/kg体重/日,口服疗程为2~6周。若痉挛停止,脑电图恢复正常,则可按每周地塞米松?0.5mg,或强地松2.5mg减量,直至开始量的1/2,再维持3个月,然后再用更小剂量维持数月。
皮质激素减量时,可合并应用硝基安定,并应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并相应补钾、补钠。
②丙戊酸钠:一般以15~20mg/kg体重/日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60~70mg /kg体重/日,个别可达100mg/kg体重/日。若无毒副作用,以偏大剂量的效果为好,但应注意严重肝中毒的发生。
③非氨酯、氨己烯酸:此二药在临床上常单用或做为辅助用药,一开始为小剂量,以后每周增加1次,直至获得疗效而无显著副作用为止。非氨酯的起始用量为 15mg/kg体重/日,维持量为45mg/kg体重/日。氨己烯酸的剂量为40~100mg/kg体重/日。
④维生素B6:以20~50mg/kg体重/日的剂量,分3~4次口服,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每隔3~4 天加量1次,共服2周。此时若合并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丙戊酸钠则效果更好,其副作用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及肝功能障碍等。
⑤免疫球蛋白:目前静脉注射方法及剂量都不统一,一般为每次200mg/kg体重,隔日1次,共 3次,3周后重复。肌肉注射法用低温乙醇处理过的人血丙种球蛋白,每疗程1000~1500mg/k g体重,每日300~600mg,无明显副作用。
在病因治疗方面:
如系因颅内占位病变引起者,经手术治疗后有些患者即使不服用抗癫痫药物也不再发作。有些遗传代谢性疾病通过补充大量B族维生素也可控制发作。而对于一些病因不明或病因不能解除的婴儿痉挛,临床上以控制发作为主。总之,不论属于哪种情况,均以及早治疗,发作得到及时控制的效果为好,反之则差,甚至于极差。 本病也是小儿难治性癫痫中的一种,目前临床上尚无一定的治疗方案,有个别患者单用丙戊酸即有效,但大多数仍是采取丙戊酸和氯硝安定合用,非氨酯或氧异安定可单用,也可作为其他抗癫痫药物的辅助药物一并应用。对经上述药物治疗均无效的病例,可试用生酮饮食(即含脂肪较多而蛋白与碳水化合物较少的食物)。
⒎婴儿痉挛症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婴儿痉挛症是婴幼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癫痫。发病年龄早,具有特殊的惊厥形式,脑电图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本病预后不良,病后智力、体力发育明显减退。
婴儿痉挛症多在1岁以内发病,3~7个月发病人数最高,男孩较女孩发病率高。本病病因包括先天发育障碍、代谢异常、各种产伤、出生后外伤及神经系统感染,约50%的小儿找不到病因。
婴儿痉挛症发作时表现为全身大肌肉突然强烈抽搐,头及躯体向前倾,上肢前伸、弯曲向内,下肢弯曲到腹部,两眼斜视或上翻,伴有意识障碍。一次发作时间短,1~2秒钟缓解,但可再次抽搐,形成一连串发作,少则2~3次,多达几十次甚至更多。发作前患儿往往伴有一声喊叫或不自主发笑,面色苍白或发红,发作后极度疲倦、嗜睡。发作次数每日1~10次不等,白天比夜晚易发作,下午较上午易发作,有的小儿在刚入睡或醒后不久容易发作,有时突然的声响也可引起发作。
病后患儿智力及体力发育显著落后,表情呆滞、淡漠,不会笑,不认人,不会注视,竖头、站、行走均受影响,语言发育落后。
典型的婴儿痉挛症发作大多在1岁半以内停止,大多数转变为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病程越长对智力影响越重。如由先天发育异常、先天代谢异常、新生儿窒息或颅内出血所致的则对智力影响更严重。
虽然本症预后差,对智力影响严重,但激素治疗后可控制症状,对智力恢复有一定疗效。所以家长发现小儿反复抽搐,应及早诊治,减轻对智力影响,防止小儿脑部外伤及脑部感染的发生。 癫痫小运动型发作是癫痫的一种临床类型,特点是发病早,多在6个月至6岁之间起病。发作形式多种多样,常伴有器质性脑病变和智力发育落后,治疗困难,预后不良。脑电图常有异常改变。
先天性发育障碍、代谢异常、围产期缺氧、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所致脑缺氧均可引起癫痫小运动型发作。
本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①肌阵挛发作:表现为头、面、颈或躯干、肢体突然抽动,抽动多单一,有时也重复抽动。当全身或某个肢体抽动时,上肢抖动可将手中物体甩出。发作时多不伴意识丧失。②无动性发作:表现为患儿站立时突然低头、手指伸开、上臂下垂、屈膝、跌倒。发作时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也可无明显的意识障碍,发作后立即清醒。患儿常因跌倒而伤及头部,头部可见伤痕。③强直性发作:表现为患儿躯干向前弯曲,头向前倾,两肩上抬,固定于某种姿势,持续30秒至1分钟左右,意识丧失短暂,发作后立即清醒。④不典型小发作:表现为片刻发呆、双眼发直、动作停止。有的发作常伴有流泪、流口水、发笑、原地旋转等表现。
癫痫小运动型发作可能一日多次发作,发作密集时,小儿处于意识朦胧状态,语言缓慢,反应迟钝,生活不能自理。这种发作的持续状态,可持续数小时、数日甚至数月,所以对小儿智力影响大。
因本病治疗困难,对小儿智力影响大,所以我们要尽量消除病因。如果胎儿在母体内有胎动异常,应住院观察治疗;出生时有窒息要积极抢救,避免缺氧加重;出生后要注意防治脑部感染等。当小儿有上述情况发生,应送小儿到医院查脑电图以确诊。早期治疗,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发作次数,从而减轻对小儿智力的影响。 癫痫大发作是癫痫最常见的一种发作类型,特点是突然意识丧失并出现全身性肌肉抽动。本型如果既往无明显的脑损伤史,则多无明显智力影响,预后较好。凡发病年龄小、治疗不及时、既往有严重脑损伤病史、有多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发作而不易控制者,容易伴有智力低下等严重问题,预后较差。
癫痫大发作病因较为复杂,约半数小儿找不到明显的致病原因。可能的致病原因有:高热惊厥、头颅外伤、脑发育不全、新生儿窒息及产伤、脑炎及脑膜炎后、中毒性脑病后、先天性代谢异常、一氧化碳中毒后、核黄疸后遗症等。
癫痫大发作表现为小儿全身肌肉抽动、双眼上翻、眼球固定、咀嚼肌紧张、口半张、易咬伤舌头、喉部肌肉痉挛可致呼吸暂停、面部发青、小便失控等。发作持续时间约5分钟左右,发作后感到疲乏、头痛,有时呕吐和全身肌肉酸痛等。每日发作数次或数年发作一次不等。癫痫大发作有的在清醒时,有的在睡眠时,有的无规律。
家长和护理人员要注意防止小儿脑部外伤,避免脑部感染,发热时注意处理而防止高热惊厥,冬天防止煤气中毒。小儿新生儿期如有黄疸不退或加重,应积极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而导致癫痫大发作。如小儿出现全身抽搐、神志不清等应立即到医院抢救,检查脑电图以确诊,如为癫痫应及时、有效治疗,减少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轻对小儿智力发育的影响。 精神运动性癫痫是以发作性运动障碍同时伴有精神异常为特点的癫痫。本病中约半数小儿无确切的病因。患儿家族中有惊厥史、脑电图异常及精神病史的发病率高;患儿在4岁以前有高热抽搐病史,其发病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长,反复发作者转为精神运动性癫痫可能性越大;另外,出生时有脑损伤,出生后有头部外伤史也可引起本病。
本病发作前数秒钟患儿多有恐惧感,较大的患儿可出现幻觉、出汗、腹痛等。然后出现意识丧失或处于朦胧状态,重复刻板动作如摸索、耸肩、晃头、转圈、咀嚼、伸舌等,还可能出现异常感觉如肢体麻木、咽部阻塞感,少数有听觉异常。发作后出现疲乏、嗜睡、头痛、呕吐、精神混乱、短暂失语等。本病发作频率每日可1次或多数,发作间歇期1日到3周不等,很少超过1个月。本病持续发作可达数日至月余,表现为精神混乱,也可表现为长时间地重复刻板动作,对外界失去反应,学习记忆及判断力丧失,行为离奇,可间断或同时有癫痫大发作表现。
本病多次发作后可影响智力和性格,使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减退。因此我们应积极预防小儿脑部外伤,防止高热惊厥反复发生。如有上述表现的患儿应送医院检查脑电图,及时确诊,有效、规则的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癫痫持续状态是持续性脑节律紊乱引起的长时间反复的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发作之间意识不恢复,多见于婴幼儿。分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认知障碍性癫痫持续状态四种类型,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对小儿危害最大。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多由脑缺氧、缺血、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高热惊厥、癫痫病程中突然停用抗癫痫药物所致,长时间的反复的全身抽搐,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易发生脑损伤,是儿科急症。当惊厥不止,氧和葡萄糖不足,代偿失调时,细胞和组织功能衰竭,脑的血液不足,并有全身代谢性酸中毒,心、肝功能紊乱,出现脑水肿和颅内高压,脑组织率先发生缺氧缺血性损伤。存活者可有严重的后遗症如脑萎缩、难控制的癫痫、智力落后、瘫痪等。
当小儿惊厥持续时间长和反复发作时,应送到医院抢救。如不及时处理,可因生命功能衰竭而亡,应尽量在1~2小时内控制发作。治疗原则包括:①选用疗效高的抗惊厥药物,如安定、硝基安定。少数无效的患儿可用苯妥英钠,迅速控制惊厥发作。②维持生命功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特别要注意避免脑水肿、酸中毒、过度高热、呼吸衰竭、低血糖等的发生。③ 控制惊厥的同时要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④预防癫痫复发,在发作停止以后,立即开始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什么叫低温症
什么是低温症:
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低体温症是受害者的核心温度下落到35摄氏度以下,如果体温下跌在32摄氏以下,情况会变得严重并最终致命。相反情况,温度太高的是过高热症。
关于人的体温,有两个相反的因素相互作用。低温,大风,和湿的内衣使人寒冷。只有运动和颤抖可以使身体产生热量。衣服,避风所,和脂肪层可以防止热量散发,但不会生成热量。
出汗通过蒸发而降低体温。寒冷时的颤抖通过增加肌肉活动所需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热量。颤抖最多能增加达500%的体表热量生成,但只能在几个小时内有效,因为最终会导致肌肉的葡萄糖过度减少和疲劳。
在寒冷且大风的山上,体力透支的运动后,天黑降温,穿着湿的内衣,如果是全棉内衣且服装不够保暖,又没有帽子和手套,躺下后不再运动,此时制热和保温的因素长时间小于散热的因素,就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低温症分为两种类型:
1、暴露型(逐渐地)——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呼吸、蒸发(汗湿或潮湿的衣物)或者没有适当保温造成的热量逐步散失。
2、浸泡型(突发地)——因为冷水传导造成热量快速丧失,表现为快速发作(海水中仅为10-30分钟)
前一种类型的低温症易发于任何一种户外活动,特别是在气候易变的野外,或在旅行者迷路、受伤或食品供给不足的情形下发生。包括水上运动在内的户外活动,也会有落水或者后一类型的低温症的危险。差不多在所有的天气状况下,在水中身体冷却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25倍。在10摄氏度的水中,如果没有热保护装备,人们在30分钟后就会失去自救的能力。即使获得救援,浸在水中1小时后,能够生存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我们的身体在遇到寒冷环境时,会有两种自我保护方式:
1、颤抖,产生肌肉热量。
2、血液放慢流动,以防止从身体核心部位的热量通过血流往肢端而丧失。
较轻的低温症会在身体核心部位的温度低于它正常的37摄氏度时发生。在早期阶段,伴随着脉搏和呼吸节奏的加快,会产生剧烈的颤抖。冰冷的、发白的手和脚(因为皮肤下的血管收缩)是肢体的血流放慢的第一个征兆。
不理性和易于兴奋是早期行为征兆。因此依*队伍的成员来自己发现低温症并不安全。在寒冷条件下,要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密切关注那些有糊涂、反常地笨拙、划空桨,或者其它不正常的行为的人。
严重的低温症会在体温低于33摄氏度时发生。血液继续放慢流动,嘴唇和指尖等身体表面器官因为缺氧呈青紫色。血液循环降低同时导致手足的肌肉里产生酸性代谢物(废物),直到颤抖停止,取而代之的是肌肉僵硬。身体核心温度低至30摄氏度时,脉搏和呼吸开始放慢。
身体核心温度降到33摄氏度以下时,重要器官开始变冷。因为大脑变冷、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减慢,导致大脑功能削弱。意识程度开始降低,从困倦和绝望变为不感兴趣、语无伦次,甚至丧失意识。在30摄氏度以下,生命的特征已经难以发现,病人易被误认为已。瞳孔放大,无反应。脉搏没有感觉。呼吸断断续续,每分钟呼吸频率低于4到5次,也能这是仅能证明病人还存活的唯一线索。那些没有因为丧失意识或灵敏度而溺的病人,也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
预防
低温症可以通过常识来加以预防。潜在的低温症情况必须在变得严重之前就得到控制。
1、知道导致低温症的环境。
2、在寒冷湿润的环境下,穿适当的衣服。所有时间内戴帽子。穿排汗快干内衣,迅速带走皮肤上的水份,上面穿绒料或毛料,最外面是防风防水衣服。
3、保持身体健康,经常锻炼,高热量食物和热茶或热巧克力将帮助预防轻低温症。
4、知道自己的极限,避免透支。如果迷路,避免惊慌和其它消耗能量的活动。
5、在野外,带火种和一些宿营设备。
6、携带特高频对讲机,而且知道如何使用紧急频道来寻求求援。
7、在急救包里带化学加热袋和温度计。
8、了解你的同伴。
9、学习判断低温症的早期症状。
身体的如下部位易快速丧失热量
1、头
2、脖子
3、胸部两侧
4、腹股沟
因此,要避免热量丧失,要保护好上述部位。
哪些人易于患低温症?
易于患低温症,并不仅在于所处环境,而且与身体有关。
1、孩子比成人易于患低温症。
2、老人比年轻人易患。瘦人比胖人易患。
3、男人比女人易患(因为皮下脂肪较少)
4、饮酒和会削弱颤抖或者血管扩张,所以导致低温症状不明显,或者血液流动不放慢。
5、特定的疾病使人易患低温症,如:甲状腺功能减弱,其过低的甲状腺激素(管理细胞新陈代谢频率);糖尿病(低血糖);精神失调(癫痫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