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镇静安神安全用药的抗癫痫药如何安全用药

幼儿癫疯病有哪些症状-幼儿较好的治疗癫痫方法

抗癫痫药的使用必须是个体化的,因此家长不要轻易借用他人的用药经验。小儿的组织器官柔嫩,功能不完善,对抗癫痫药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都不同于成年人:

新生儿和小婴儿肝脏和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差,药物在体内半衰期长,容易蓄积中毒。

婴幼儿至学龄前期体内药物代谢速率快,半衰期短,因此应在药物血浓度监测下根据临床疗效调整剂量。

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查肝功、血常规等,尤其应注意丙戊酸在年龄小于2岁或有遗传代谢病的儿童中产生肝损害的危险性增加。

用药过程要根据这些特点来斟酌分析灵活应用,强调个体化,控制副作用,采用综合疗法,标本兼治。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大脑功能,只有在脑功能良好的基础上,抗癫痫药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1) 按体重给药

儿童期生长发育快,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应按公斤体重计算每日给药量,对于体重高于或低于标准体重的儿童,应参照标准体重给药,并结合临床疗效和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

2) 临床观察儿童认知能力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学习的重要阶段,在选择抗癫痫药时,应充分考虑到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如药物对患儿认知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应权衡利弊、必要时可更换药物。 众所周知,癫痫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指老为主的,儿童癫痫患者也是如此。但是很多的家长会担心,一种抗癫痫的药物不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多种抗癫痫的药物一起使用,可能会有更好地效果。其实,这是错误的。小儿癫痫治疗不宜联合用药。

儿童癫痫的治疗宜从单药治疗开始,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到合适的量,长期规律服药,减药过程要慢,按发作类型及综合征类型选药,疗效判断要以临床及药物浓度测定为标准,定期复查,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视具体情况调整药量。对难治性癫痫一种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时,就可选用第二种药。单一用药可使大多数病儿在毒性较小的情况下完全控制发作,几种药联合应用时,常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还可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对难治性癫痫,有时需要同时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要充分考虑抗癫痫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药物联合治疗的相互影响,以及药物效果与中毒血药浓度之间的的关系,但需在有经验的小儿神经科医师指导下用药。

一旦确定了需服用的抗癫痫药物,家长就应保证孩子能规律服药,做到不漏药,使药物血浓度保持在有效的范围之内,以维持疗效。值得注意的是不规则服药往 往是不能控制发作的主要原因。有的学者认为:完全不服药或许比不规则服药更安全,因为突然停药会造成癫痫持续状态,使患儿发生生命危险。了解了这些用药知 识,家长就能更好的协助医生治疗孩子的疾病。

不经医生允许不得随意更改抗癫痫药的用量,否则患儿将可能发生癫痫持续状态这种危及生命的急症。

由于抗癫痫药不能突然停,因此一定要在还剩下一周用量时就去配药。

如何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治疗原则:[1]选用快速有效的抗惊厥药物控制发作。[2]维持生命功能,预防控制并发症,特别注意处理脑水肿、酸中毒、呼衰及高热等。[3]积极寻找病因,控制原发病。[4]发作停止后,应进行长起抗癫痫治疗。  控制发作:[1]劳拉西泮:0.05-0.1mg/kg.次,总量《4mg,静推,15min后仍有发作可再用1次。[2]:小儿0.02-0.06mg/kg,一般一次2-4mg,不得超过10mg,1mg/min静推。20min后可重复。[3]地西泮:每次0.3-0.5mg/kg,1mg/min静推。10岁以下小儿可按每岁1mg计算,幼儿不超过2mg/次。20min后可重复。[4]苯妥英钠:负荷量15-20mg/kg,用0.9%的盐水静滴,注入速度1mg/kg.min,首次用10mg/kg,15min后可再用5mg/kg,必要时15min后可再用5mg/kg,24小时后给维持量5mg/kg.d。[5]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首次用10-15mg/kg,15min后可再用5mg/kg,24小时后给维持量3-5mg/kg.d。[6]近年来应用咪唑安定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效果良好。静脉输入首量可用0.15mg/kg,继按1-5ug/kg.min,止惊快,一般无毒副作用,无须插管和机械通气,故此药较为理想。查询更多 癫痫 信息

小儿抽搐怎么治疗有什么方法

小儿抽动症是发生于儿童时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发生小儿抽搐情况要及时治疗。下面就是懂视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儿抽搐的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小儿抽搐治疗方法1、心理行为疗法

(1)消除诱因:短暂性抽动障碍中,特别是抽动时间不长的患儿,在行为约见中往往不难寻找出诱因。年幼儿童的诱因通常是看紧张的电视或录像节目、玩游戏机、耳闻目睹害怕的事物所致,因此,寻找诱因并消除它至关重要。

(2)详细分析心理因素:应对患儿病前的心理因素应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致病诱因,然后予以解决。年长儿童常因遭受意外,家庭冲突、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抽动。如各种矛盾的调整,家庭矛盾,父母、祖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和强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解决。如有学校因素,应与教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儿分析精神诱因,找出正确对待的办法。

(3)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对患儿的父母说明此病的性质,不要惊慌失措,这样可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分关注所造成的强化作用。父母对抽动常常过于担忧,应使父母了解抽动发生的诱因,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学习和活动。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提醒。指责和给予过度的关注,因为这样使患儿更紧张,对抽动的控制不利,而是对患儿的抽动应采取不予理睬态度,可使症状逐渐消退。多数病人经过数月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帮助患儿消除诱因,提供一个良好而又宽松的家庭环境。采取肌肉松弛疗法、操作性处理法等可望取得良好效果。在患儿接受行为治疗时,要取得患儿与家长的合作,并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以协助治疗。

2、行为矫正

鼓励患儿自行控制抽动,采用正性强化的方法如奖赏其通过努力,克服并减少抽动,并且用放松的方法减少患儿的精神紧张,这对年幼儿童较为有效。

3、药物治疗

抽动症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只有当抽动明显地影响患儿的运动和说话,干扰人际关系和课堂学习时,才给予药物治疗。

4、家长辅助治疗

(1)家长或老师碰到这种情形,切莫责怪孩子,因为越责怪越强制他就越感到紧张,不自主动作亦就越频繁,孩子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

(2)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家长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既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亦不要模仿他、取笑他。

(3)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另外,要启发孩子建立住处从事适当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会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

(4)对极少数顽固性抽动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消除抽动行为。

抽动症一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因此大家就要对治疗抽动症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生活中,引起抽动症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选择治疗的方法时大家一定要慎重。

小儿抽搐急救措施出现呼吸停止时,要马上作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恢复为止。

碰到高热痉挛、抽搐的病人,首先将病人移至凉快的地方,解松衣服,在头、颈、腋下、大腿根部用冰袋冷敷,并给病人喝冷盐开水。以失去意识或抽搐剧烈者,要使病人呈昏睡体位,叫救护车送医院处理。

经常反复发作抽搐要作详细检查,反复出现抽搐症状的,除了癫痫外,也可能由脑血客障碍或脑肿瘤的原因引起的。

高热引起幼儿抽搐症状是很普遍的。反复抽搐时要作全面检查。癫痫是由脑机能障碍引起的,有障碍痉挛、抽搐等。

出现抽搐、摔倒在地是发作的典型症状,但其间也有瞬间的意识消失、腹痛感等。癫痫的症状随年龄、病因而异,要送医院作神经科检查。

小儿抽搐的原因1.遗传因素

抽动秽语综合征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本病的家系成员中,抽动障碍的发生率为40%~50%。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若有类似疾病者其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比无家族史者差但迄今有关本病的致病基因尚无明确结论。

2.躯体因素

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上颌窦炎引起轻微的咳嗽,发出?吭、吭?声,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营养达不到大脑功能的需求,如必需的氨基酸、牛黄酸、核苷酸、必需脂肪酸、卵磷脂、铁、锌等摄入量过少,就会影响脑功能,可能会造成或诱发抽动症。

3.体质因素

有抽动症的小儿,一般不安静,对人对事较敏感,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并常合并一些心理性症状,如头痛、腹痛、不明原因的发热、便秘、哮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4.情绪因素

常与家庭有关,常见的因素如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母亲常有神经质,精神上不安静。家庭的争执,父母离婚,亲人亡;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此外,患儿曾有过运动活动遭受限制的历史有关。如父母对儿童安全过分担心或早年的某些疾病限制了儿童的活动。

5.学习理论

开始时的抽动可能是出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学习其他人的某些生理缺陷或病态,后来由于外界的原因起到了增强作用,以致形成了习惯性抽动。

6.药源性因素

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抗精神病药的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症的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应用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左旋多巴、卡马西平及氨茶碱等,均可能诱发多发性抽动症或使抽动症状加重。

7.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多发性抽动症存在着中枢神经递质失衡,多种中枢神经递质的异常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底神经节和相关结构中的各种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主要是与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异常有关。最早发现多巴胺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倾向于认为本病存在基底神经节纹状体的神经突触多巴胺活动过度及多巴胺受体超敏感。

8神经生化改变

(1)催乳素:多发性抽动症病人在下丘脑-垂体轴上存在多巴胺能超敏感产生因子(如催乳素等)。多发性抽动症纹状体多巴胺受体超敏感可能通过多巴胺能超敏感产生因子功能释放的改变而介导。从多巴胺能超敏感产生因子的角度来看,多发性抽动症病人的催乳素分泌应有较高水平。

(2)性激素:在人类那些具有基本生殖功能的脑区可能位于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这些脑区的发育是在性激素的控制之下,其发育异常可能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有关。各种类固醇激素在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表达中均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中以雄激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9.围生期异常

在母孕期或分娩期出现的某些围生异常因素,如母孕期患某些疾病,早产、过期产、出生时窒息等,均可能导致脑发育障碍。母亲孕期遭受某些应激事件,如家庭暴力、过度惊吓、突如其来的精神刺激,严重的妊娠反应,特别是妊娠头三个月的严重妊娠反应是导致子代发生抽动障碍的高危因素婴儿出生后的应激,如产伤、惊吓、高烧、抽搐等因素均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有研究发现约半数患儿脑电图有改变,不自主发声可能与大脑扣带回基底神经节及脑干部位不规律放电有关,约l/4患儿脑断层扫描发现异常,并发现在脑部的神经核中的杏仁核。

10.免疫病理损害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认为20%~35%的多发性抽动症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其中约10%是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当抽动突然加重或药物治疗无反应时,应该检查多发性抽动症病人有无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或有链球菌感染后抽动症状明显加重。

11.精神因素

几乎所有的病人精神有压力时抽动症状都会加重,有些用心理疗法可以使抽动症状缓解,因而比较强调精神因素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现认为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恐怖电视或刺激性强的动画片致精神过度紧张等精神因素,都可能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有关。

12.环境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疲劳、过度兴奋、刺激的活动,如看紧张、激烈、恐怖的电视,在灯光色彩变化迅速的电子游戏。考试前后,患儿症状愈加明显;另外,如不良的家庭环境或意外的事件均可诱发或加重抽动。

猜你喜欢:

1.幼儿抽搐的急救方法

2.小儿抽搐的急救措施

3.小儿抽搐的急救

4.引起小儿抽搐的原因有什么

5.犬瘟热抽搐怎么治疗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