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不具,怎样才能入佛门呢?(本人残疾,坐轮椅的。)

佛法治病-佛法治疗癫痫

大师不收您的原因是什么您知道吗? 如果不知道原因在那里,那么您现在的认知是错误的,是有偏差的。 原因是戒律禁止六根不具的人出家。 这才是根本问题,而不是佛法大乘还是小乘的问题。 古印度的僧团必须托钵乞食,而六根不具者会在乞食的时候发生很多问题,为了避免此问题,佛陀制定六根不具者不能受具足戒。 连断指之人都无法受具足戒,戒律是严格至如此地步。 因为只有坚持戒律,正法才会久住。

但六根不具者是可以成为居士。佛陀对此并没有对此有做任何限制。 您的问题也是很模糊的。 您只说如佛门,但却没有说要如何‘入’,以什么样的形式‘入’。 大师可能以为您说的是‘出家’,因此回绝。 在下是如此的猜测。 有32种人不能出家,沙马内拉(沙弥)

不能出家的三十二种人:

1.断手者(hatthacchinnaü) ——无论在手掌、前臂或上臂等任何部位,其一只或两只手被截断者。

2.断脚者(pàdacchinnaü) ——无论是在脚尖、脚踝或脚胫的任何部位,其一条或两条腿被截断者。

3.断手脚者(hatthapàdacchinnaü) ——无论以何种方式,其手足四肢或两条、或三条或全部手脚被切断者。

4.耳被割者(kaacchinnaü) ——无论是耳垂还是耳朵,一只或两只耳被割掉者。

5.鼻被割者(nàsacchinnaü) ——无论是鼻翼、鼻尖或鼻孔的任何部位被割掉者。如果鼻子可以接回,待痊愈后再让他出家。

6.耳鼻被割者(kaanàsacchinnaü)。

7.断手指者(a?gulicchinnaü) ——一个或多个手指头被切断者。

8.断拇指者(a?acchinnaü) ——在四个拇指(趾)当中有一个或多个拇指被切断者。

9.断筋者(ka?óaracchinnaü) ——凡是称为筋的大肌腱前面或后面被割断者。包括断了一条筋而只能用脚尖走路或用脚跟走路,或者不能用脚站立者。

10.蹼手者(pha?ahatthakaü) ——假如有人手指之间长有犹如蝙蝠的翅膀般的肉蹼而连接在一起者,这种人想要出家,应先把指间的肉蹼切开,割掉指间所有的皮,待痊愈后再让他出家。假如有人长了六个指头,这种人想要出家的话,应先切掉多余的手指,痊愈后再出家。

11.驼背(khujjaü) ——由於胸部、背部或两侧的突出而使身体弯曲者。

12.侏儒(vàmanaü) ——腿短小、腰短小或两者都短小者。

13.瘿病者(galaga?óiü) ——在脖子上长有像南瓜似的囊状肿瘤者。然而这也只是举例说明而已,凡是在身上的任何部位长有肿瘤者都不能出家。所以在审查人选时世尊说:「诸比库,患有五种病者不得令出家。」当知於此是这样的意思。

14.烙刑者(lakkha?àhataü) ——即是在其额头或大腿等处用烧热的金属烫有烙印者。即使是自由人,若是伤痕新鲜者,也不得出家;假如伤口痊愈、皮肤长回去而辨认不出烙印、穿了上下衣可以遮盖住者,则可出家。假如不能遮盖者,则不适合出家。

15.笞刑者(kasàhataü) ——受鞭笞刑处罚者。若是伤痕新鲜者,不得令出家;若伤口已复原者,则可出家。

16.通缉犯(likhitakaü) ——凡是盗贼或触犯了其他严重的王法而畏罪潜逃者,国王用叶子或布(古印度无纸)通缉说:「无论在何处发现某某,即应抓来处」「砍断手脚」或者「抓来作如此处罚」。这就是通缉犯,不得令出家。

17.象脚病者(s?padiü) ——粗脚者。凡是脚部粗大而长有粗疖子者,不得出家。

18.恶疾者(pàparogiü) ——若是患了痔疮、瘻管、胆汁病、哮喘、肺痨等病,经常受到这些病痛的折磨者、得了无可救药之病者、为人嫌弃、厌恶者,不得出家。

19.辱众者(parisad?sakaü) ——由於自己过於丑陋而破坏到大众形象者。比如太高、太矮、太黑、太白、太瘦、太胖、大肚子、头太大、头太小、尖头等等。

20.瞎眼者(kà?aü) ——这裏的瞎眼者和下面的盲人两者都是指眼净色已坏的瞎子。在《Mahàpaccariya注》中说:一只眼瞎者为kà?o,两只眼瞎者为andho。在《大义注》中则说天生瞎眼为andho。所以也可结合这两种方法来理解。假如两只或一只眼睛看不见者,不得出家。

21.曲肢者(ku?iü) ——手弯曲、脚弯曲或手指弯曲者。若是手等任何部位弯曲者,称为曲肢者。

22.跛脚者(kha¤jaü) ——膝盖弯曲者、断腿者、由於脚部中间收缩造成腿变形而以脚背中间走路者、由於脚尖收缩造成腿变形而以脚背尖走路者等等。

23.半身不遂者(pakkhahataü) ——若是一只手、脚或半身不能自由活动者。

24.瘫痪者(chinniriyàpathaü)。

25.老弱者(jaràdubbalaü) ——由於衰老而羸弱,就连自己的衣都没能力染色者。如果年纪大但身体健康,有能力照顾自己者,则可出家。

26.盲人(andhaü) ——天生瞎眼者。

27.哑巴(m?gaü) ——不能说话者。

28.聋子(badhiraü) ——不能听到所有声音者。如果大声还能听到,则可出家。

29.盲哑者(andham?gaü)。

30.盲聋者(andhabadhiraü)。

31.聋哑者(m?gabadhiraü)。

32.盲哑聋者(andham?gabadhiraü)。(Mv.119; 1.91)

此外,律藏《大篇》中还提到:患有麻风、疮、癣、肺痨、癫痫五种病者,以及国家公务员(ràjabha?o)、盗贼(coro)、越狱的盗贼(kàrabhedako coro)、负债者(i?àyiko)、奴隶(dàso)、未徵得其父母同意的儿子(ananu¤¤àto màtàpit?hi putto)也不能出家。假如让他们出家,虽然人选能够成为沙马内拉,但令出家的比库则犯恶作。(Mv.88-97; 1.71-6) (Mv.105; 1.83)

还有奉劝楼上的各位,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不要因为自己的认知而回答,否则容易误导他人。 那些偏差行为者的案例不足以推翻律藏规定,因为这些规定是佛陀所制定的。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苦难的世界。这个世界众生能忍受苦。那他受了报了,他不忍也不行,不是能忍不能忍,能忍也得忍,不能忍也得忍。如果要在这个世界求快乐,没有这回事。

我说这话,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到茶馆喝几杯酒,或者几个朋友高高兴兴的聊聊天,或者男女相爱,或是到哪里旅游去了,你感觉很快乐。那是苦,你是在做苦;那叫业,而且是恶业,不是善业。你要是理解了,你就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著佛法。这八种苦,每一种都包含很多。如果你下了地狱,怎么能闻到佛法?没有佛法。但是这地狱也是没有的,因为是你的心造成的,你造成了,就有了。对你来说,你有这个业,什么地狱都有,你有哪种业就有哪种地狱,这叫业所成的。你想要闻佛法,想要修行,你的意念也好,外头境界相也好,全都没有了,只知道受苦受难。

还有堕饿鬼道,你也闻不到佛法。堕畜生道,你也闻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才能闻到佛法。什么叫大善根呢?你也不知道它是哪一类的。

我在鼓山求学的时候,住在鼓山的法界学苑,那是虚云老和尚办的,慈舟老法师当主讲法师。鼓山的常住里头,那时候一共住了八百人到一千人上下。我们有好多的堂,有禅堂、念佛堂、学堂、如意堂,好多堂口。在念佛堂,有人放了一只鹅,这是我在那时候知道的。如果大家到过鼓山的,像李贤文居士他们就到过鼓山。在放生池前面,那是放生的地方,那只鹅是在前面山门外头,但是只要念佛堂一打板,那只鹅就从外面走进来,在念佛堂门口这么一蹲。念佛一停止,一放静了,它就走了,又到前头水池去了,一直有人喂它、照顾它。

有一年夏天,念佛堂打了板、放了香的时候,这只鹅不走了。那些师父说:「今天这只鹅怎么不走了!」就吆喝它要它走。一看,这只鹅了。它什么时候的,那些师父也不知道。

像这一类的畜生,才叫做有善根的,我认为它有善根的。它在大众念佛时走了,不管它是畜生、是人,它一定能生极乐世界,它那时候没有杂念,就听到念佛声。这是畜生。还有地藏菩萨坐的兽,或者普贤菩萨的象,或者文殊师利菩萨的狮子,你说它们是畜生吗?这是例外。像一般鱼、鳖、虾、蟹,这些畜生想要闻佛法,难上加难。

就说人类吧,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总共有五十六、七亿人口,能闻到佛法的有好多人呢?这就是难遇到佛法。还有一种:天。天有长寿天,他仍然闻不到佛法;寿命非常的长,但是没有佛说法,看不到僧,也闻不到法。

还有,我们所知道的北拘卢洲,我们这里是南赡部洲,在我们对面的北边叫北拘卢洲。北拘卢洲的人是福报所感的,都是八万四千岁,不害病的,到八万四千岁就了。他大概有生苦、有苦,没有病苦、老苦,但是没得佛法。这是八难之一。

还有,诸根不具。像我们就遇到过耳根没有了、眼根没有的人。他虽然有耳朵,听不见;有眼睛,看不见,生下来就瞎了。还有,现在智障的孩子特别多。乃至于生了一种病,大家知道的植物人。过去很少听说这种病,现在你到长庚医院、荣总医院看一看,植物人好多。那天苏护士长到我那里去,她是荣总医院护士长,我问:「现在植物病人多不多?」她说:「我管理的病房,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植物病人。」你说植物人了?没。说没,六根全失掉作用。这时能闻到佛法吗?还有一种人,生下来就害了一种癫痫病,他也闻不到佛法。

另外有一种人,他认为自己很聪明,叫世智辨聪的邪见。他有智慧,但是他认为佛教全是迷信的,他根本不会接近三宝。

还有,没佛出世。我们这个世界虽然算有佛出世,但是佛没有住世,而有佛法可闻,有佛像在,也有住世三宝,还有僧人。末法的世界是佛没有出世,佛法也断了。

在这个世界就有这些困难,因此,你要求助佛法。求助佛法是你内心明白了,外加三宝佛、法、僧之缘,将你内心的佛、法、僧三宝生起,这样结合了,你可以超脱生苦海,不必生怖畏。

现在,我们诸位有没有怖畏?有没有恐怖?我想没一个人敢答说:「我不恐怖。」因为你心里有罣碍,没有智慧,你怎能不恐怖,你必然恐怖。如果我们想要脱离一切苦难,就是生、老、病、、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这些苦难人人都具足的,你想离开这些苦,该怎么办呢?哪里是你的救处?哪里是你的依止处?所以说,一定要皈依三宝。 因为这样子,你必须皈依三宝,这就是皈依三宝的因缘、因由。为什么一定要皈依三宝?如果你什么苦都没有了,可以不皈依。你要是还有苦难在,我们就说求不得苦,任何人都有求不得苦。

我刚要来讲经之前,有个弟子到我那里去。她从温哥华来的,她这一个月来回飞了四次,飞来飞去。我说:「苦不苦啊?」她说:「很苦。」我说:「为什么要受这个苦?」她也说不出。她到这儿,她先生到广州。她先生又从广州飞到香港,她在这个地方,之后,明天又飞回温哥华,俩夫妇就这么满天飞。为什么?

我想我们这里有住在温哥华的道友,一会儿回来了,一会儿回去了,又回来了,因为孩子在那里念书,要照顾啊。这里头有很多不如你想像的事情多得很。这还是生活什么都过得去。生意做大了也苦,生意做小了也苦,怕把本赔了,赔了就没办法了。至于搞科技工作的,把头发都研究得 *** 了,还在那边转,始终解脱不了。你不是求解脱吗?所以你得学啊。

还有,我们都得,一个也留不下来,时间长短。活了一百年,现在有一百多一点的人,那也活不到好多。像过去的宝掌禅师,他是印度人,活了一千多岁,最后还是得圆寂。我们知道中国的丘祖,他是寿命很长的,后来还是了。还有一个彭祖,比他更长了。彭祖是八百岁,历史的人物;八百岁之后呢?还是了。

生是必然的,什么人不啊?不生就不了,要是生了,就必须得,这叫做规律。我们想不想生苦呢?每个人都知道,「唉啊!忙什么呢?反正早晚要的。」知道是知道,放不下,「我还有点事没做完,做完了再吧!」永远有个没做完的事儿。我遇到好多人,到临终咽气的时候问他:「可以走了,放下吧!」我所遇见的都是老和尚,他说:「唉啊!我还有点事挂心。」那就挂著吧!

业不由己,是决定的。不论谁,都是决定的。你说有什么办法能抗拒?不论你有好大权力,有好大的财富,你想过这一关,过不了。你去行贿,没地方行,跟谁行啊?要向阎王爷行,你根本见不到阎王爷,连阎王爷都要,你向他行贿,他也照样的啊,没有不的。

怎么样不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了。了到什么地方去呢?这是个谜。我们说了、了,那又很便宜你了,了,了不了?越越不了,你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为什么呢?你一次,你这一段生又有好多的业、好多的事缠你;下一段生又增加这一段,越增加越多,也就是惩罚你,你就解脱不了。要想真正得解脱,得解脱道,必须皈依三宝。这是我讲皈依三宝的因缘,你不皈依三宝,你永远解脱不了。

还有,我们都怕苦,怕苦都想求快乐,人人都想求快乐。什么是最快乐的?大家想想看,哪件事最快乐?有了智慧最快乐。有了智慧,他才无挂无碍;有了智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有了智慧之后,他才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就没有痛苦了,这才是最快乐的。所以你想求快乐,你就得有智慧。智慧怎么来呢?是从修来的。把障、惑擦干净,你的智慧也就来了。

佛法。阿赖耶识。有时候我们见着一个从未遇见过的人,去到一个从来没到过的地方,会突然有种感觉,好像?

这种现象叫既视感,指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现实中会出现以下三种具体现象:

1、某种场景好像在何时经历过。

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发生在陌生的环境,其实在熟悉的环境也会发生。比如此时此刻出现的人和发生的事,也许这些人或者事情是的的确确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很久之前发生,也许有可能只是自己在电视或是**中看到的某一场景,或者又因为是自己很久之前凭空想象的场景……但在我们身临其境之时便会突然觉得,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怎么会如此之熟悉。

2、某种感觉好像在何时有过。

这种现象一般会出现在出现极端情绪,尤其是在接近失控的时候。多体现为内心的感受,因为某件事、某个人或是某句话带来的情绪上的一系列波动,会突然让自己感到内心涌出的感觉是那么真实。一般情绪波动到已经难以控制的地步是不会察觉的,当且只有当情绪波动至极致却自己又在努力控制,接近爆发的临界点时,才会出来的感受。

3、某个地方好像在何时去过。这种一般会发生在陌生的地方,即当事人来到自己从未到过的地方。

既视感是真实存在,也称幻觉记忆,也叫海马效应,或似曾相识感。是有科学解释的东西,不属于灵异事件,只是大脑的想象力里曾经有浮现过类似的场景罢了。或者说既视感来源于大脑的联想,它联想出这个画面。

“似曾相识”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了解为何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得从知觉和记忆中的分类进行。分类的过程是知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

知觉包括对面孔的知觉,对物体的知觉,对位置的知觉等等。以这3类为例,由于它们的对象不同,因此,当我们到一个地方以后,方位和空间关系,周围的物体,人物,可能同时出现。然而,我们对它们的知觉却是由大脑中3个不同的空能回路,即位置知觉的回路,物体知觉的回路和面孔知觉的回路分别去完成。与知觉类似,记忆也分很多类型。

知识和感念的记忆被称为语义记忆:针对情节、经历、事情经过的记忆,即情景性记忆,这是无意识记忆。其中每一类记忆,又可以分为很多个子类。正因为知觉和记忆都是“分类”进行的,我们曾经经历的一些场景的众多特征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而我们无法意识到,当我们走到一个新的场景,场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中并不同的记忆系统和与之相匹配。一旦场景中的某一特征和过去的经历匹配上,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生活经历每个人都会有,因为积习的东西很多,偶尔出现“似曾相识”这种主观体验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似曾相识”这一主观体验的最初认识可从医学上的癫痫病开始,可以追寻到半个世纪以前,正常人也会出现这种主观体验,随着脑科学知识的积累逐渐达到了今天的认识水平。

佛教如何解释脑瘫起因?

请问脑瘫是不是就是变成植物人了?

如果是的话下面的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两大因素,第一是福德,第二是寿量。在二者其一开始衰落耗尽时,我们可以透过相应的修持令其增长,从而延长生命,争取更多的修持机会及时间。

亡有三种情况,一是功德耗尽而寿量未完,二是功德未尽但寿量已完,最后一种是功德与寿量皆耗尽而终。

如果功德与寿量同时皆近乎耗尽,要想延寿是极为困难的。但如果只是二者其一近乎用尽,则可以透过相应法门令快将耗尽者增长,从而达到延寿的效果。

我们有时会听到有人因病或意外而陷入长年的昏迷状态,虽仍一息尚存,但却永不会醒转过来,这便是功德用尽了而寿量尚存的例子。若要增长功德,行者必须勤对师长及三宝供养,或作广大布施善行。

若要增长寿量,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戒杀及护生,亦可进行救生及放生、修持延寿本尊法门、求取服用长寿法药及修持气脉等。此外,食疗、服用调理生理机能的药物、养生运动等对长寿亦有辅助作用,故亦属增长寿量的范围。

如果没有有证量的大师或有经验的人代为观察,我们或许不易得知自己的福德或寿量是否充足坚固。故此,延寿的最稳当方法是长期在增长福德及寿量这两方面同时好好修持,同时要善用身命,在有生之年勤作善业,多修佛法。

---- 节录于 寿份无量---修持延寿本尊法门

人在生之前和之后还会有灵魂和意识存在吗?

阿赖耶识--第八识还存在。这是轮回的主体。

大乘法相唯识宗的立宗基石就在于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叫含藏识,可包含生生世世的业种子。

第六识,就是佛教说的“分别意识”,有明了性,其功能是善于分别世间万法的不同。

第七识,就是“末那识”,哲学上叫“自我意识”。第六识之所以能分别法相的不同,就是因为有第七识存在。因为有“我相”存在,故才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我了,也就无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所以小乘罗汉证到无我时,就入涅槃,不过是偏真涅槃。大乘称之为“灭色取空”,结果是“灰身泯智”。虽然消灭了心识(第六、第七)不再轮回,但从此再也无法度众生了。

佛经里痛斥这种现象,称为“焦牙败种”,断掉了成佛的种子。当然,是针对小心罗汉而言的。

为什么自我意识存在呢?从很多时候,人的“本能”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人有深深的自我意识。比如溺水者,此时脑子混沌,意识一片模糊,没法再“分别”了。此时就是有美女在岸,妙音在耳,也对他没用了,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但就是本能还在,拼命挣扎,因为还有“我”在嘛。

这个还好说,至于第八识,就不好讲了。

阿赖耶识,其本身没有分别功能,也没有自我,就相当于一个仓库,不论好坏无记,都一股脑往里面藏。其实也不是没一点分别啦,只是说很细微,凡夫罗汉觉察不到,只有菩萨才开始察觉到。

因为阿赖耶识不分别,所以菩萨就没有分别心;但阿赖耶识还有细微的意识,在佛法叫“妄想”,分为41品无明,等破除所有妄想,就成佛了。

怎么证明阿赖耶识存在呢?因为外道与小乘不承认的!

如果不承认,就是说,只要人不再分别、没有自我的时候,第六、第七识都消失不见了,人应该嘛!

实际呢?在没有分别、自我时,有人还没呢。。。

比如植物人,你喂他吃什么,对他都是一样,没分别嘛;你拿针扎他,也没用,没自我嘛!

但他了吗?没有!过一段,有的人还会苏醒正常!就是因为还有另外一个“意识”存在!就是阿赖耶识。

此外,还比如烂醉如泥的人,被打晕的人。。。。都是例子。

关键是,后怎么轮回呢?轮回载体是什么?这个小乘和外道就无法解释了。

但实际呢?阿赖耶识就是轮回主体。

还有,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已经破除了“俱生我执”,但为什么还会受恶报(入涅槃前,最后一次肉身亡)呢?就是因为阿赖耶识里的业力种子遇缘生出现行了。这也是赖耶存在的证明。

还有非想非非想天人,享寿8万4千劫后,还要堕落,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了。此人还以为破除了第六识,应该入涅槃了呢。

长期以来,由于对人脑中的“无意识认知”比较陌生,所以不少人常常不注意区别意识和无意识,甚至把二者混为一谈。例如有不少哲学家都认为,“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是意识,“人脑中所有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是意识,其实这些认识是不够准确、不够全面的,因为在人脑中不仅存在着意识,而且还存在着无意识。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人脑可以进行不伴随意识经验的信息加工,例如无意识知觉、无意识记忆、无意识学习等,可以统称为“无意识认知”或“内隐认知”。

正是由于人脑中存在着“无意识认知”,所以在不少时候,“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无意识的,也有不少“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无意识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是意识,也不能说“人脑中所有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是意识。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例一、20世纪70年代,我曾接诊过一位癫痫病人,他向我讲述了他的一次奇特旅行。这位病人是一个煤矿工人,家住市郊的农村,有一次他领了工资准备乘火车回家时,癫痫病突然发作了,他竟鬼使神差般地买了一张去新疆乌鲁木齐的车票,开始了一次奇特的旅行。那时火车的车速还很慢,从他居住的城市到乌鲁木齐需要3个昼夜,在这段时间里,这位病人能够像正常人一样与人交谈、买饭、吃饭、休息、去卫生间等,在别人眼里,他完全是一个与其他人一模一样的正常人。经过漫长的旅行,火车终于到达了乌鲁木齐市,这位病人同其他旅客一样验票、出站,可是当他走到乌鲁木齐市的大街上的时候,他感到很奇怪:我怎么会来到乌鲁木齐呢?原来,当癫痫病发作的时候,他就失去了意识,在从家乡到乌鲁木齐这一段漫长的旅程中,他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度过的,虽然他也能像正常人一样与人交谈、买饭、吃饭、休息、验票、出站等,但他却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去往乌鲁木齐,意识不到是自己在进行这些活动。这位病人的症状在医学上叫作癫痫的“精神运动性发作”,这种发作常常会影响到病人的精神活动,具体到这位病人就是意识的丧失。

例二、2007年3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宣布,所有处方类安眠药都有可能导致服用者出现“梦驾”,即人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驾车上路。例如有不少美国人在服用了常用安眠药“安必恩”后会出现类似梦游的症状,服用者能够在无意识状态下驾车、打电话、吃食物等,但他却对自己的行为浑然不知并且毫无记忆。

例一是由疾病所导致的无意识,例二是由药物所导致的无意识,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虽然已经丧失了意识,但他们仍能像正常人一样乘车、驾车、打电话、吃食物、旅行等等,也几乎能像正常人一样对外部世界作出反映或反应,这也说明他们的脑中仍然在进行着相应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假若按照传统观点——“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是意识,“人脑中所有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是意识,那么我们一定会认为这些人都是有意识的,但事实却证明他们当时已经丧失了意识,而是处于无意识状态。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一定就是意识,人脑中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也不全都是意识,我们不能把无意识误认为是意识,我们应该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

然而意识和无意识都是人脑中的精神活动或心理活动,二者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又如何把它们区别开来呢?作者认为,要想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我们首先必须对意识有一个确切的认识,作者在《究竟什么是意识》一文中曾经指出: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意识最独特的地方就是主体对自我的“觉悟”或者说“悟”,就是主体对自我的那种“觉察和体验”,这一点是判断意识与非意识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意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主体对自我的‘觉悟’”,这就是说在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不仅能够“觉悟”到非我(客观世界),而且还能够“觉悟”到自我,并且能够“觉悟”到是他自己在进行着这种反映,所以我们说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意识最独特的地方就是主体的“觉悟”或者说“悟”。但是在“无意识认知”中却大不相同,虽然主体也可以反映客观世界,但这种反映却是一种机械的、懵懂的反映,主体既“觉悟”不到非我(客观世界),也“觉悟”不到自我,更“觉悟”不到是它自己在进行着这种反映,所以这种反映完全是一种懵懂、迷惑、混沌的反映,这种反映完全是无意识的,就像例一中的那位癫痫病人和例二中的驾车人。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发现,有意识的反映或认知是“觉悟”的,而无意识的反映或认知则是不“觉悟”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主体的“觉悟”作为判断意识与无意识的分水岭,并通过这个分水岭把意识和无意识区别开来。在大脑的反映或认知过程中,假若主体能够“觉悟”到自我,并且能够“觉悟”到是他自己在进行着这些反映或认知,那么这时的主体就是意识的;假若主体不能“觉悟”到自我,不能“觉悟”到是他自己在进行着这些反映或认知,那么这时的主体就是无意识的。

(1)、二十世纪3大伟人之一的弗洛依德,创建精神分析学,构筑于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他认为人类行为、思想最深层次的驱动力就是无意识,稍微接近了佛教的业力说法。

弗洛依德在精神病学研究中发现,人的心理现象之所以神秘到连本人都难以认知,是因为人的精神中存在一个远不为人所知的领域,这就是无意识。弗洛依德进而将人的意识划分为三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意识是人的所知所想所感,这部分意识是人自身所认识的,但弗洛依德认为这部分意识并不能代表人的真正思想与欲望,人的真正欲望深潜于无意识之中。无意识虽深藏不露,但包含着巨大的能量与动力,人类行为、思想最深层次的驱动力就是无意识,但无意识本身却直接为人所认知,以弗洛依德看法,这里存在一个“压抑系统”,压制人对无意识精神的认识,或称为形象比喻成一道“检查机制”,对无意识产生强大压抑作用的,是人的意识中的宗教、道德、伦理。前意识则是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有一部分无意识通过压抑系统,但并没有直接进入意识之中,而是存在前意识中,这种前意识相当于一个精神缓冲区。

弗洛依德在无意识研究上还有很值得一提之处,他认为人的记忆并不曾消失,无论是亲身经历的事,或者是见过的人,看过的书等等,即使是很不经意的一眼。但我们的意识却常常遗忘,即使是五分钟以前的事,说不定也容易忘掉,更不用提起童年的事情。但在无意识中,一切记忆都完好地存在着,没有缺失,但很遗憾大多却不为人所可以记起。精神病学家们非常重视对病人童年时代的分析,因为人的许多心理疾病,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通过催眼引导,有些病人常能诉说童年的遭遇,虽然清醒时他们并不能想起这些往事,但这些往事常是长大后心理疾病的源泉。

(2)、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提出“集体潜意识”,认为这是最深层次的驱动力,比佛洛依德前进了许多,更接近佛教的阿赖耶识(神识)了。

“集体潜意识”是指人类原始祖先潜藏记忆的储存库 ,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映的先天遗传倾向 ,是最深层的无意识。荣格认为它是一个储藏所 ,是由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 ,但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行为的各种本能和原型组成 ,是人类历史进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在这个层次中 ,人不再有个体的区分 ,个人的心灵在这里扩展开来并融入人类的心灵 ,存在着不能加以分割的整体性。从个体出生的那一天起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就给个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 ————一个人出生后将要进入的那个世界的形式 ,作为一种心灵的虚像个体已经先天地具备了。

集体潜意识能产生各种意象和概念,不受意识控制能驱使人做出某种行为。而佛教唯识学认为阿赖耶识是身心世界生起的本源 ,能将所有经验保藏无失 ,遇有机缘条件即可复现,决定人的种种心理与行为等身心活动。 阿识的内容是由其所含藏的各式各样的种子构成的。种子 ,就像地中的种子 ,有唤起的潜在功能 ,也就是在阿识中含藏着的产生现象经验等现行的功能作用 ,是阿识中一种潜在的功能差别。在阿识中 ,我们所曾做过的、经历过或察觉到的所有事情、经验 ,都是以种子的形式储存起来了。

(3)、量子力学的权威薛定谔,近来研究生命科学,薛氏说:“我在母胎时,并不是我生命的开始,我是依照了过去的蓝图,而出现我的生命。我的亡,也并非我生命的结束。”薛氏之说,生前已有蓝图,后生命并不结束,恰恰否定了人如灯灭的俗论。他也谈到,遗传密码是带着人多生多世的知识,一生命运的展开,无非是遗传密码的一个译码过程。而这一世你的人生的经历,学习的过程,又在这个遗传密码当中添进了新的密码,然后这个添进新密码的遗传密码,又会找到另外一个生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