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针灸视频-治疗癫痫鸠尾穴要多久
胃下垂按摩怎么治疗?如何按摩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是一种由于长期生活、饮食习惯不当引起的,这种疾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需要及早治疗,并且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治疗胃下垂。穴位按摩就可以有效治疗胃下垂症状,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可以治疗胃下垂的按摩方法吧。
1、揉檀中
用中指指端按揉两乳头之间的檀中穴2分钟。
主治疾病:胸闷,咳喘、吐逆,心悸、头晕、气短,心胸痛,噎嗝,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食管狭窄,肋间神经痛,心绞痛,乳腺炎等。
2、揉中脘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脐上4寸的中脘穴2分钟。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3、揉鸠尾穴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剑突下脐上7寸的鸠尾穴2分钟。
主治疾病:胸痛,呃逆,腹胀,癫狂痫。
4、揉天枢
用掌根或大鱼际按揉脐旁2寸的天枢穴2分钟。
主治疾病: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5、揉气海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脐下1.5寸的气海穴2分钟。
主治疾病: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6、摩腹
用手掌摩腹2-3分钟,以温热为度。
注意事项:摩腹不要过于用力按压腹部,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可以先顺时针摩腹,再逆时针摩腹。
7、托胃
四肢并拢贴于腹部,根据胃下垂的程度自下而上边颤边托3分钟,同时随呼吸时腹部上下起伏而用力。
8、揉脾俞穴
用拇指或一手指指端按揉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脾俞穴1-2分钟。
主治疾病: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9、按揉胃俞穴
用拇指或一手指指端按揉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胃俞穴。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
10、揉关元俞穴
用拇指或一手指指腹按揉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关元俞穴。
主治疾病:腹胀,肠鸣,泻泄,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腰痛。
11、插膈关
四肢并拢,指尖由肩胛骨内下元的膈关穴向斜上方插入肩胛骨与肋骨之间,持续1-2分钟。感到胃上提之意,缓慢收回,操作2-3词。
主治疾病: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
12、揉足三里
用拇指指端按揉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的足三里穴2-3分钟。
主治疾病: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
13、揉内关穴
用拇指指端按揉腕横纹上2寸的内关穴1-2分钟。
主治疾病: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14、气血虚者加按以下穴位
(1)揉关元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脐下3寸的关元穴2分钟。
主治疾病:小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泌尿、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2)推擦膀胱经
用拇指指腹夫妇按揉脾俞穴、胃俞穴,再上下推擦4-5次。
主治疾病: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15、肝气犯胃者加按以下穴位
(1)揉肝俞穴
用拇指或一手指指腹按揉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肝俞穴1-2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降火,止痉,退热,益肝明目,通络利咽,疏肝理气
,行气止痛等功效。散发肝脏之热。
(2)擦胁肋部
两手掌紧贴两胁肋间隙处,沿胁肋方向往返推擦2分钟。
16、中气下陷者加按以下穴位
(1)点百会
用拇指或中指指点按头顶郑重的百会穴1分钟。
主治疾病: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2)揉合谷穴
用拇指指端按揉第1、2掌故之间的合谷穴1-2分钟。
主治疾病: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3)推承山
用拇指指腹推擦腓肠肌腹下陷中伸足时出现“人”字纹处的承山穴1-2分钟。
主治疾病: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2:便秘、脱肛、痔疮等。
人体哪个穴位可以促进睡眠
穴位:失眠、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失眠穴位于脚后跟底部 ,它对治疗失眠症非常有效。这个穴位还有利尿作用 ,所以最好在白天对它进行刺激 ,用拳头对失眠穴敲击 200次左右即可。另外 ,再用电吹风对足三里到三阴交吹暖风 ,温度以感到舒适为宜 ,再指压这两个穴位 ,这样进行后一定会有睡意。 睡前做安眠操催眠 失眠症有各种原因 ,但是睡前必须解除身体的紧张状态 ,使之进入睡眠状态。
长期睡眠不好,对身体健康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注意正确的,促进睡眠的方法,比如按压一些穴位达到的效果就比较好,对促进睡眠可以达到很好的功效。
扩展资料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腧(shù,第四声)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结合腧穴的形态结构和针灸效应等进行研究,使腧穴学的内容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怎麽消除打嗝
口中含一大口温水,然后分别以七小口咽下,气息通畅就好了。
或者让家人朋友在你不注意的时候,从后面拍打背部,这是应急的方法。如果是长期打嗝,可能和精神过度紧张有关,需要去医院看看啊。
呃逆[打嗝]企业认领
呃逆俗称打嗝,它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横隔膜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其实横隔膜不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膜,而是一大块肌肉。它每次平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横隔膜的肌肉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作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打嗝时,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我们并不清楚横膈肌为甚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简介/呃逆[打嗝] 编辑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酒等,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
由来/呃逆[打嗝] 编辑
膈间气逆上冲胸喉,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一种病证。古称为哕,俗称打嗝。可单独出现,也可为其他疾病的兼证。有呈持续性发作,也有偶然性发作。呃逆主要由于寒邪蕴结、胃火内盛、气郁痰阻及气血亏虚等引起胃气上逆而致。 宋代以前多称呃逆为哕,直至金元时期才称为呃逆,“古谓之哕,近为之呃”(《丹溪心法》)。明代《症因脉治》将本证分为外感呃逆与内伤呃逆两类。《景岳全书》则将呃逆分为三类,“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
病因/呃逆[打嗝] 编辑
呃逆
呃逆图册
呃逆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之物或寒凉药物,致使寒气蕴结于胃,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或情志不和,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以致胃失和降;或因气郁化火,灼津成痰,胃气挟痰上逆而成;或因重病久病之后,或因病而误用吐下之剂损伤胃津,胃失于濡养,以致胃气上逆;或年老体弱、久病重病之后,脾胃阳虚,以致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胃气上逆而成。 呃逆皆由胃气上逆而致,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此外,肺气失于宣通,在发病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因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循胃口,上膈属肺,肺胃之气同主于降,相互影响,膈居肺胃之间,当各种病因乘袭肺胃,可致膈间气机不畅,胃气一旦上逆,冲击喉间,引起呃逆的发生。
顽固性打嗝/呃逆[打嗝] 编辑
呃逆的原因有多种,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也有些病例可持续较长时间,成为顽固性呃逆。这类打嗝目前西医临床上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病因,亦无好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上建议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而中医辨证时可分为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不足等。顽固性打嗝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可以采用中医方剂嗝愈散进行调治。该方为中医经典方剂,对顽固性打嗝有很好的疗效,没有副作用,可以避免滥用西药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
辨证/呃逆[打嗝] 编辑
呃逆的辨证,临床上主要辨别虚实寒热。呃逆初起,呃声响亮有力,连续发作,脉多弦滑,多为实证;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低长,气虚无力,多属虚证;呃声沉缓,伴有畏寒、便溏等症,多属寒证;呃声响亮而短,面红,肢体发热,烦渴便秘,多属热证。治疗当以和胃降气止呃为主。
呃逆
呃逆图册
实证:主要为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常见证型有:①胃中寒冷。呃声有力,遇寒愈甚,得热则减,舌苔白,脉迟缓。治宜祛寒止呃,常以丁香散加减。②胃火上逆。呃声洪亮,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少而黄,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降逆止呃,常以竹叶石膏汤加减。③气机郁滞。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伴有胸闷胁胀,肠鸣矢气(肛门排气),舌苔薄白,脉弦。治宜顺气降逆,常以五磨饮子加减。如同时伴有头昏目眩,时有恶心、胸闷,食欲减退,舌苔腻,为气逆痰阻。治宜顺气降逆、化痰和胃,常以旋覆代赭汤加减。
虚证:多为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①脾胃阳虚。呃声低弱无力,气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胃、和胃降逆,常以理中汤合丁香柿蒂散加减。②胃阴不足。呃声断续出现,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治宜生津养胃止呃,常用益胃汤加柿蒂、枇杷叶等降逆止呃之品。
治疗方法/呃逆[打嗝] 编辑
呃逆
柿钱散(《洁古家珍》)治呃逆图册
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顽固性打嗝的药物治疗
所谓顽固性打嗝,是指打嗝持续数周乃至数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根据国内各地的经验,现综述如下,可选用其中之一,常能取得良效。
呃逆
呃逆图册
(1)东茛菪碱。用东茛菪碱0.3~0.4毫克肌注,每6~12小时1次,直至打嗝停止。
(2)氟哌酸醇。氟哌酸醇5毫克,每日3次口服,一般2~3日见效。打嗝停止后,再服药2~3日以巩固疗效。
(3)。用5毫克静注,注射后通常15秒见效。
(4)华蟾素。用华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2~3次。一般用药1~2次后打嗝减轻,3~4日后症状完全消失。
(5)利他林。肌注利他林20毫克,无效者2小时后再重复射。
(6)抗癫痫药。用抗癫灵100毫克、安定5毫克,每日3次口服,2周后能控制发作。
(7)吞咽烟雾法。方法:取一长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用火点燃纸屑,放进纸盒内,然后使之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张口作吃食物动作,吞咽烟雾,但忌吸入烟雾。吞咽1~3分钟,打嗝即可停止。然后,用中药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散加减,每日一剂,服用2~3剂,可巩固疗效。
中医治疗/呃逆[打嗝] 编辑
呃逆
白芸豆图册
针灸主要用于治疗顽固的病理性呃逆症。现代首篇报道见于1957年[1]。呃逆症是传统的针灸适应证之一,故四十年来,针灸治疗本症的临床资料十分丰富。但针灸对这一病症治疗的日趋成熟则是在八十年代之后据。在组方取穴方法上,通过对包括辨证组方,辨病选穴及应用经验穴等的大量观察,筛选总结出多种有效穴方;穴位刺激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常用的有体针、针灸、指针、耳针、眼针等等,均有使用,且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另外,还报道了不少严重顽固的呃逆用针灸治愈的个别案例,亦值得重视。
针灸
(一)取穴
主穴:中魁。
(二)治法
取中魁一穴,可用针刺,亦可用灸法。刺法:患者平卧,放松衣裤,局部消毒后,用28号0.5~1寸之毫针,分别于左右中魁穴同时垂直进针,针深约0.2毫米,用捻转手法,施强刺激。在进针时,嘱患者自鼻深吸气一口,再作最大限度的憋气动作。运针期间令其连续憋气3~5次即可。一旦呃逆停止,即令患者作腹式深呼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或用电针仪通电30分钟,选断续波,采用患者能耐受的刺激量。灸法:适宜重症呃逆。可在中魁穴上涂少许凡士林,然后置麦粒大小艾炷点燃,连续5~7壮,每日1~2次,若灸瘢有渗液,可涂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纱布覆盖。
(三)疗效评价
以上共治55例。50例用针刺治疗,结果49例获愈,1例无效(系原发性肝癌所致),有效率为98%[5]。5例用灸法,均为晚期肝癌患者,结果仅1例灸愈后复发,但再灸仍有效,余均有效[6]。
呃逆
呃逆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鸠尾、天鼎、膻中。
配穴:天突、列缺、足三里、内关。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任选1穴,配穴可取1~2穴,配合应用。鸠尾穴,以5~6寸长之毫针,按25度角将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卧针,平透至建里或下脘穴,留针半小时。如无效,加刺天突;以2寸毫针直刺入穴,约0.2~0.3寸深,然后将针转向下方,沿胸后壁刺1~15寸深(刺天突穴应特别注意安全,针尖忌偏向左或右),不捻转提插。嗣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鸠尾,正极接天突,用连续波,先予高频率(3000~5000次/分)、强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1分钟。然后将电流强度与频率调节到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继续通电半小时。天鼎穴,可令患者仰卧,取28号2寸针,先直刺入穴位0.2寸左右,然后向天突方向透刺。当毫针刺入一定深度,触及膈神经时(此时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膈肌收缩现象),于是接通电针仪(双侧天鼎)。先以连续波,高颇率及较强的电流(病人可耐受为度)刺激1分钟,随即调至病人感到舒适的低频率及较弱强度的电流。膻中穴,令患者张口作深长呼吸,针尖向上沿皮刺入穴0.3~2寸。向肘部斜刺双侧列缺穴0.2~0.5寸深,先作强刺激手法,继而按上法通电针。内关、足三里,于呃逆停止发作后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上述方法均留针15分钟,每日1次,3~5次与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9例,总有效率为88.3~97.4%[2~4]。
呃逆
呃逆图册
指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天鼎。
配穴:内关、足三里。
(二)治法
每次仅取一主穴,疗效不显时加配穴。翳风穴,以拇指指腹在耳垂根后方陷中重按至疼痛,或向下颌骨方向按压,持续约1分钟,一次不愈,可再按数次。天鼎穴,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对准此穴(单或双侧)点按1~3分钟。攒竹穴,以两手拇指重按,其余四指紧贴率谷穴,由轻到重持续按压5~10分钟,以酸胀为度。足三里,先穴位注射0.5毫升阿托品,再在内关穴,以拇指腹按压,由轻而重,直至感到穴区酸胀发麻,每次按压5~10分钟。顽固者可按压数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82例,结果79例获得痊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3%[7~10]。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耳中、胃。
配穴: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肾上腺。
(二)治法
主穴必取,每次据症酌加配穴2~3个。耳中,取0.5寸毫针浅刺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然后透刺至胃穴,提插运针至得气后,用胶布固定埋针。根据症情,埋针1~2天。配穴可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般双侧穴均取。
(三)疗效评价
共治109例,结果107例痊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2%[11,12]。
呃逆
呃逆图册
眼针
(一)取穴
主穴:上焦、中焦、胆胃。
(二)治法
局部消毒后,令患者闭目,术者左手压住眼球,使眼眶内皮肤绷紧,右手持32号5分针,在距眼眶边缘2分许穴区内,轻轻沿皮横刺入针,如有触电感,蚁走样上下窜动,或酸、麻、热、凉等感觉时,表明针刺得气,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3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病程3~10天),全部治愈。其中3次内治愈的达26例。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二组。1、天突、内关;2、中脘、足三里。
(二)治法
药液:阿托品,1%普鲁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B6注射液。任选1种(维生素B1、B6同用)。
每次取1组穴,交替选用;亦可仅取内关或足三里。1%普鲁卡因每穴注入0.5毫升;维生素B1、B6注射液各取2毫升,予以混合,每穴2毫升;阿托品每次仅取一侧穴,每穴0.5毫克。如3小时后无效再注入另一侧穴。其余药物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38例,有效率95.8~100%[14~16]。
体针加耳针
(一)取穴
主穴:膈俞,耳中(耳穴)。
(二)治法
患者取侧卧位,膈俞穴双侧均取,医者以4根1寸毫针在该穴之上下左右约1.5cm处斜向刺入,针尖均指向穴中,施小幅度捻转手法。同时用0·5寸毫针刺一侧的耳中穴至有胀痛感。均留2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治法共治疗8例,经1~2次治疗后,均获痊愈,并随访半年均未复发[17]。
呃逆
呃逆图册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陷谷
(二)治法
令患者仰卧或取坐位,双侧均取,用2寸长毫针向足心方向进针1·5寸,行大幅度捻转5分钟,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屏气时间越长越好,然后慢慢呼出,留针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重复此屏气动作,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20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196例痊愈,4例显效。总有效率为100%[18]。
主要参考文献
呃逆
资料 一位患者呃逆图册
[1]林英乔。腹腔手术后膈肌痉挛的针灸治疗。福建中医药1957;2(5):21。
[2]龙安民。针刺治疗呃逆6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1987;(3):30。
[3]朱复林,等。针刺治疗顽固呃逆30例。江苏中医杂志1983;4(1):46。
[4]陈高材。通气于天针刺呃逆39例。江西中医药1986;(2):36。
[5]费文荣,等。针刺中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证50例。新中医1988;20(1):38。
[6]华延龄,等。灸中魁穴治疗呃逆五例的体会。上海针灸杂志1984;3(1):18。
[7]顾耀平。按压翳风治疗呃逆3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19(4):165。
[8]夏金陵,等。指压内关穴注足三里治呃逆。新中医1986;18(9):31。
[9]赵萌生。点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吉林中医药1986,(4):16。
[10]龚瑞章。指压攒竹穴治疗膈肌痉挛证。浙江中医杂志1980;15(5):201。
呃逆
,呃逆吐酸,肋下积聚. 图2-15图册
[11]刘淑兰。耳针治疗重症呃逆(膈肌痉挛)47例。中国针灸1987;7(2):46。
[12]聂汉云,等。耳针透刺埋针法治疗膈肌痉挛62例观察。河南中医1986;(1):34。
[13]庞文清。眼针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广西中医药1989;12(2):30。
[14]桂方虎,等。阿托品穴位封闭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1):49。
[15]杨淑坤。维生素B1、B6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呃逆48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2):11。
[16]叶关端。普鲁卡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上海针灸杂志1988;7(1):21。
[17]白秀玲。四针围穴法治疗呃逆。中国针灸1997;17(1):24。
[18]徐顺增。陷谷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0例。中国针灸1997;17(8):7。
预防/呃逆[打嗝] 编辑
1.深呼吸法:比如在进食进可以暂停进食作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间内能止住呃逆
2.呃逆频繁时可自己或请旁人用手指压迫两侧的“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cm在黑白肉际交界处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酸痛感患者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3.将竹筷的细端包上棉花放入患者的口中按压硬腭和软腭交界处稍后面正中线处一般按摩一分钟左右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4.如果持续不停地连续打嗝儿就可能是胃横膈心脏肝脏疾病或肿瘤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细致的诊治
4妙法制服宝贝打嗝/呃逆[打嗝] 编辑
呃逆
呃逆的急救 _洛阳健康网图册
刚刚出生的小宝贝,有时突然会不停地打嗝,真让妈咪着急,可又一筹莫展。这种现象民间称为“打嗝豆”,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当小宝贝不停地打嗝豆时妈咪先不要着慌,除了去除引发原因外,不妨再试试以下4个妙法——
第1妙法
如果宝贝是受凉引起的打嗝,妈咪先抱起宝贝,然后轻轻地拍拍他的小后背,再给喂上一点温热水,给胸脯或小肚子盖上保暖衣被等。
第2妙法
如果宝贝是因吃奶过急、过多或奶水凉而引起的打嗝,将小宝贝抱起后刺激其小脚底,促使小宝贝啼哭。这样,可以使小宝贝的膈肌收缩突然停止,从而止住打嗝。
第3妙法
妈咪也可将不停打嗝的小宝贝抱起来,用食指尖在宝贝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待小宝贝发出哭声后,打嗝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因为,嘴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即可放松宝贝嘴边的神经,打嗝也就会消失了。
第4妙法
妈咪也可试试给小宝贝听音乐的方法,或在小宝贝打嗝时不住地用玩具逗引,以转移注意力而止住打嗝。
预防宝贝发生“打嗝豆”的TIPS
1.不要在小宝贝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凶时喂奶。
2.天气寒冷时注意给小宝贝保暖,避免身体着凉。
3.无论喂母乳还是配方奶,不要让小宝贝吃得过快或过急。
一直嗝气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横隔膜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其实横隔膜不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膜,而是一大块肌肉。它每次平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横隔膜的肌肉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作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打嗝时,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我们并不清楚横膈肌为甚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打嗝
打嗝常常是由于饮食过饱后引起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
也有外界物质
生化、物理刺激引起。比如:进入胃内的空气过多而自口腔溢出,精神神经因素(如迷走神经兴
奋、幽门痉挛)
、饮食习惯不良(如进食、饮水过急)、吞咽动作过多(如口涎过多或过少时)等,而胃肠神经官能
症、胃肠道慢
性疾病引起胃蠕动减弱所致时则发病率频繁且治疗时不易改善。
发生打嗝时不要心焦气燥,若因过饱过急饮食造成者,数分钟内可自动缓解,因慢导致者在
解痉、加强胃
动力治疗后也无大碍。不过不要在打嗝时服冷饮,也不要做剧烈运动。
打嗝家庭紧急处理:
(1)尽量屏气,有时可止住打嗝。
(2)让打嗝者饮少量水,尤其要在打嗝的同时咽下。
(3)婴儿打嗝时,可将婴儿抱起,用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搔痒,一般至婴儿发出笑声,打
嗝即可停止。
(4)如打嗝难以止往,倘无特殊不适,也可听其自然,一般过会儿就会停止。如果长时间连续打
嗝,要请医生诊
治。中老年人或生病者突然打嗝连续不断,可能提示有疾患或病情恶化,需引起注意。
自我治疗小妙方
1.干吃一匙糖
2.弯身喝水
3.憋气或吐气
4.吃饭时不说话可避免打嗝
5.憋气喝水
6.用力拉舌头
7.以棉花棒刺激上颚硬部和软部的交接处
8.咀嚼并吞咽干面包
9.双手抱膝压胸
10.憋气
11.用水嗽喉咙
12.吸吮碎冰块
13.冰敷横隔膜处
治疗方法
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顽固性打嗝的药物治疗
所谓顽固性打嗝,是指打嗝持续数周乃至数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根据国内各地的经验,现综述如下,可选用其中之一,常能取得良效。
(1)东茛菪碱。用东茛菪碱0.3~0.4毫克肌注,每6~12小时1次,直至打嗝停止。
(2)氟哌酸醇。氟哌酸醇5毫克,每日3次口服,一般2~3日见效。打嗝停止后,再服药2~3日以巩固疗效。
(3)。用5毫克静注,注射后通常15秒见效。
(4)华蟾素。用华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2~3次。一般用药1~2次后打嗝减轻,3~4日后症状完全消失。
(5)利他林。肌注利他林20毫克,无效者2小时后再重复射。
(6)抗癫痫药。用抗癫灵100毫克、安定5毫克,每日3次口服,2周后能控制发作。
(7)吞咽烟雾法。方法:取一长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用火点燃纸屑,放进纸盒内,然后使之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张口作吃食物动作,吞咽烟雾,但忌吸入烟雾。吞咽1~3分钟,打嗝即可停止。然后,用中药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散加减,每日一剂,服用2~3剂,可巩固疗效。
[编辑本段]中医
以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名哕、发呃。病位主要在中焦,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呃逆的辨证施治,须先辨虚实寒热。常见证型有:①胃中寒滞型呃逆。证见呃声沉缓,连续不已,胃脘不舒,得热则减,舌苔白,脉迟缓。治宜温中祛寒止呃。方用丁香散。②胃火上逆型呃逆。证见呃声洪亮,烦渴便难,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泄热通腑止呃,方用小承气汤加味。③气逆痰阻型呃逆。证见痰涎壅盛,呃有痰声,胸胁胀闷,或恶心纳呆,舌苔腻,脉弦滑。治宜降气化痰 ,和胃止呃,方用旋覆代赫汤。④脾胃阳虚型呃逆。证见呃声低沉,气不接续,面白肢冷,舌淡脉细弱。治宜温中止呃,方用理中汤加味。⑤胃阴不足型呃逆。证见呃声短促而不连续,舌干烦渴,纳少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和胃止呃,方用益胃汤加味。本病轻者可不治自愈。少数危重病人晚期出现呃逆者,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征象,预后不良。
呃逆
读音:e ni
解释:喉间气逆作声。
出处:王肯堂《证治准绳》:“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 。”
针灸主要用于治疗顽固的病理性呃逆症。现代首篇报道见于1957年[1]。呃逆症是传统的针灸适应证之一,故四十年来,针灸治疗本症的临床资料十分丰富。但针灸对这一病症治疗的日趋成熟则是在八十年代之后据。在组方取穴方法上,通过对包括辨证组方,辨病选穴及应用经验穴等的大量观察,筛选总结出多种有效穴方;穴位刺激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常用的有体针、针灸、指针、耳针、眼针等等,均有使用,且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另外,还报道了不少严重顽固的呃逆用针灸治愈的个别案例,亦值得重视。
当然,还必须指出的是,有关针灸治疗本症的机理研究的文章尚较罕见。
[编辑本段]中医治疗
针灸
(一)取穴
主穴:中魁。
(二)治法
取中魁一穴,可用针刺,亦可用灸法。刺法:患者平卧,放松衣裤,局部消毒后,用28号0.5~1寸之毫针,分别于左右中魁穴同时垂直进针,针深约0.2毫米,用捻转手法,施强刺激。在进针时,嘱患者自鼻深吸气一口,再作最大限度的憋气动作。运针期间令其连续憋气3~5次即可。一旦呃逆停止,即令患者作腹式深呼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或用电针仪通电30分钟,选断续波,采用患者能耐受的刺激量。灸法:适宜重症呃逆。可在中魁穴上涂少许凡士林,然后置麦粒大小艾炷点燃,连续5~7壮,每日1~2次,若灸瘢有渗液,可涂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纱布覆盖。
(三)疗效评价
以上共治55例。50例用针刺治疗,结果49例获愈,1例无效(系原发性肝癌所致),有效率为98%[5]。5例用灸法,均为晚期肝癌患者,结果仅1例灸愈后复发,但再灸仍有效,余均有效[6]。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鸠尾、天鼎、膻中。
配穴:天突、列缺、足三里、内关。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任选1穴,配穴可取1~2穴,配合应用。鸠尾穴,以5~6寸长之毫针,按25度角将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卧针,平透至建里或下脘穴,留针半小时。如无效,加刺天突;以 2寸毫针直刺入穴,约0.2~0.3寸深,然后将针转向下方,沿胸后壁刺1~15寸深(刺天突穴应特别注意安全,针尖忌偏向左或右),不捻转提插。嗣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鸠尾,正极接天突,用连续波,先予高频率(3000~5000次/分)、强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1分钟。然后将电流强度与频率调节到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继续通电半小时。天鼎穴,可令患者仰卧,取28号2寸针,先直刺入穴位0.2寸左右,然后向天突方向透刺。当毫针刺入一定深度,触及膈神经时(此时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膈肌收缩现象),于是接通电针仪(双侧天鼎)。先以连续波,高颇率及较强的电流(病人可耐受为度)刺激1分钟,随即调至病人感到舒适的低频率及较弱强度的电流。膻中穴,令患者张口作深长呼吸,针尖向上沿皮刺入穴0.3~2寸。向肘部斜刺双侧列缺穴0.2~0.5寸深,先作强刺激手法,继而按上法通电针。内关、足三里,于呃逆停止发作后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上述方法均留针15分钟,每日1次,3~5次与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9例,总有效率为88.3~97.4%[2~4]。
指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天鼎。
配穴:内关、足三里。
(二)治法
每次仅取一主穴,疗效不显时加配穴。翳风穴,以拇指指腹在耳垂根后方陷中重按至疼痛,或向下颌骨方向按压,持续约1 分钟,一次不愈,可再按数次。天鼎穴,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对准此穴(单或双侧)点按1~3分钟。攒竹穴,以两手拇指重按,其余四指紧贴率谷穴,由轻到重持续按压5~10分钟,以酸胀为度。足三里,先穴位注射0.5毫升阿托品,再在内关穴,以拇指腹按压,由轻而重,直至感到穴区酸胀发麻,每次按压5~10分钟。顽固者可按压数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82例,结果79例获得痊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3%[7~10]。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耳中、胃。
配穴: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肾上腺。
(二)治法
主穴必取,每次据症酌加配穴2~3个。耳中,取0.5寸毫针浅刺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然后透刺至胃穴,提插运针至得气后,用胶布固定埋针。根据症情,埋针1~2天。配穴可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般双侧穴均取。
(三)疗效评价
共治109例,结果107例痊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2%[11,12]。
眼针
(一)取穴
主穴:上焦、中焦、胆胃。
(二)治法
局部消毒后,令患者闭目,术者左手压住眼球,使眼眶内皮肤绷紧,右手持32号5分针,在距眼眶边缘2分许穴区内,轻轻沿皮横刺入针,如有触电感,蚁走样上下窜动,或酸、麻、热、凉等感觉时,表明针刺得气,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3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病程3~10天),全部治愈。其中3次内治愈的达26例[13]。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二组。1、天突、内关;2、中脘、足三里。
(二)治法
药液:阿托品,1%普鲁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B6注射液。任选1种(维生素B1、B6同用)。
每次取1组穴,交替选用;亦可仅取内关或足三里。1%普鲁卡因每穴注入0.5毫升;维生素B1、B6注射液各取2毫升,予以混合,每穴2毫升;阿托品每次仅取一侧穴,每穴0.5毫克。如3小时后无效再注入另一侧穴。其余药物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38例,有效率95.8~100%[14~16]。
体针加耳针
(一)取穴
主穴:膈俞,耳中(耳穴)。
(二)治法
患者取侧卧位,膈俞穴双侧均取,医者以4根1寸毫针在该穴之上下左右约1.5cm处斜向刺入,针尖均指向穴中,施小幅度捻转手法。同时用0·5寸毫针刺一侧的耳中穴至有胀痛感。均留2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治法共治疗8例,经1~2次治疗后,均获痊愈,并随访半年均未复发[17]。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陷谷
(二)治法
令患者仰卧或取坐位,双侧均取,用2寸长毫针向足心方向进针1·5 寸,行大幅度捻转5分钟, 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屏气时间越长越好,然后慢慢呼出,留针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重复此屏气动作,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20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196例痊愈,4例显效。总有效率为100%[18]。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英乔。腹腔手术后膈肌痉挛的针灸治疗。福建中医药1957;2(5):21。
[2]龙安民。针刺治疗呃逆6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1987;(3):30。
[3]朱复林,等。针刺治疗顽固呃逆30例。江苏中医杂志 1983;4(1):46。
[4]陈高材。通气于天针刺呃逆39例。江西中医药1986;(2):36。
[5]费文荣,等。针刺中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证50例。新中医1988;20(1):38。
[6]华延龄,等。灸中魁穴治疗呃逆五例的体会。上海针灸杂志 1984;3(1):18。
[7]顾耀平。按压翳风治疗呃逆32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4;19(4):165。
[8]夏金陵,等。指压内关穴注足三里治呃逆。新中医 1986;18(9):31。
[9]赵萌生。点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吉林中医药 1986,(4):16。
[10]龚瑞章。指压攒竹穴治疗膈肌痉挛证。浙江中医杂志 1980;15(5):201。
[11]刘淑兰 。耳针治疗重症呃逆(膈肌痉挛)47例。中国针灸 1987;7(2):46。
[12]聂汉云,等。耳针透刺埋针法治疗膈肌痉挛62例观察。河南中医 1986;(1):34。
[13]庞文清。眼针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广西中医药 1989;12(2):30。
[14]桂方虎,等。阿托品穴位封闭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3(1):49。
[15]杨淑坤。维生素B1、B6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呃逆48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8(2):11。
[16]叶关端。普鲁卡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8;7(1):21。
[17]白秀玲。四针围穴法治疗呃逆。中国针灸 1997;17(1):24。
[18]徐顺增。陷谷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0例。 中国针灸 1997;17(8):7。
一、辨证
1、食积内停
主要表现:呃声响亮,脘腹胀满,厌食,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2、气滞
主要表现:呃逆频频,胃脘胀痛,胸胁胀满,舌苔薄,脉弦有力。
3、胃寒
主要表现:呃声沉缓有力,得温稍减,遇寒尤剧,胃脘不适,舌苔白润,脉迟。
二、治疗
主要治则为和胃降逆止呃,食积及气滞者针以泻法;胃寒者针灸并用以祛胃寒。
处方:膈俞、中脘、内关、足三里。
食积加巨阙;气滞加膻中、太冲;胃寒者加上脘。
亦可用拔火罐治疗,常用穴位有:膈俞、膈关、肝俞、中脘和乳根。
病证名。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的症状。见《万病回春》卷三。一作xx、呃逆。《内经》称哕。金元时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其声短促,与嗳声沉长不同。呃逆有寒热、热呃、气呃、痰呃、瘀呃、虚呃之别,亦分为外感呃逆、内伤呃逆、阳证咳逆、阴证呃逆者。详见各条。本证见于胃、膈肌痉挛和神经性呃逆,亦可见于危重病证。
玩固性打呃喝百事可乐,立竿见影(冰的好像更好),因为打呃是因为胃液里胃酸严重不足引起的,胃液缺失越严重,打呃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人总是在饭后才引起打呃的原因;
可乐是接近于胃液(稍弱于胃酸)的强酸,可作为胃液中盐酸的代替品或稍稍稀释胃液(胃液酸度过强),对抑制打呃立杆见影。
谨发上来与我有同样毛病的朋友分享。
[编辑本段]4妙法制服宝贝打嗝
刚刚出生的小宝贝,有时突然会不停地打嗝,真让妈咪着急,可又一筹莫展。这种现象民间称为“打嗝豆”,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当小宝贝不停地打嗝豆时妈咪先不要着慌,除了去除引发原因外,不妨再试试以下4个妙法——
第1妙法
如果宝贝是受凉引起的打嗝,妈咪先抱起宝贝,然后轻轻地拍拍他的小后背,再给喂上一点温热水,给胸脯或小肚子盖上保暖衣被等。
第2妙法
如果宝贝是因吃奶过急、过多或奶水凉而引起的打嗝,将小宝贝抱起后刺激其小脚底,促使小宝贝啼哭。这样,可以使小宝贝的膈肌收缩突然停止,从而止住打嗝。
第3妙法
妈咪也可将不停打嗝的小宝贝抱起来,用食指尖在宝贝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待小宝贝发出哭声后,打嗝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因为,嘴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即可放松宝贝嘴边的神经,打嗝也就会消失了。
第4妙法
妈咪也可试试给小宝贝听音乐的方法,或在小宝贝打嗝时不住地用玩具逗引,以转移注意力而止住打嗝。
预防宝贝发生“打嗝豆”的TIPS
1.不要在小宝贝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凶时喂奶。
2.天气寒冷时注意给小宝贝保暖,避免身体着凉。
3.无论喂母乳还是配方奶,不要让小宝贝吃得过快或过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