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宝指的是什么?

叶天士的药方-叶天士治疗癫痫的方子

中医有"温病三宝"之说,即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三者选用有讲究:安宫牛黄丸适用于那些高烧不止、神志昏迷,“稀里糊涂”的患者;紫雪丹适用于伴热惊厥、手脚抽搐,经常发出乒乒乓乓声响的高热、烦躁甚至昏迷的患者;而至宝丹因为药方采用了许多芳香开窍的药材,因此对于昏迷深重伴发热痰盛,表现得不声不响的患者更为适用。综合这些特点,中医界流传着“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稀里糊涂牛黄丸”之说。

业内人士感言:现在是火了安宫牛黄丸,冷落了紫雪丹,遗忘了至宝丹。

中国近代“四大名医”之一、著名温病学家孔伯华的第三子、同仁医院原中医科主任孔嗣伯教授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方药学系副教授倪诚博士,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温病三宝”各自的由来、功效以及围绕着它们的种种传奇故事。

安宫牛黄丸:让心安居其宫

至宝丹的名字充分体现了它的价值,它集合了众多的名贵药材于一方,疗效卓著,堪称灵验贵重,得到它的人如获至宝,故此得名。该方剂是《灵苑方》一书中记录的、一个名为郑感的医生的方子,到清代,被当时的温病学家十分推崇。

查看至宝丹的古方,不仅可以发现有麝香、犀角、琥珀等昂贵的中药材,更为惊人的是还需金银箔各50片。此方之所以选用金银箔,是为了加强药方中琥珀、朱砂镇静安神的效力。如今,方中的犀角也改为水牛角浓缩粉,也不再用金银箔入药了,因此,现在面市的至宝丹也就更名为“局方至宝散”。孔嗣伯教授说:其父孔伯华先生曾给毛主席写信,阐述药用金箔的重要性,据理力争金箔的医药价值。可直到现在,对中医持有偏见的人还认为,使用金箔就是浪费。

至宝丹适用于温热病昏迷深重伴身热痰盛的患者,也用于痰热内闭心包引起的中风、中暑、小儿惊厥。西医诊断的急性脑血管病、脑震荡、流行型乙脑炎、流行性脊膜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绞痛、尿毒症、中暑、癫痫等,中医辨证属痰热内闭心包者,都可以使用此方。

紫雪丹:面临失传危险紫雪丹如今不为大众知晓,其实它比另外那二宝的历史更为悠久,是唐代一位名叫苏恭的中医发明的方药,因为如“霜雪紫色”,且药性属于大寒,冷若霜雪,故此得名紫雪丹。但现在面市的多是紫雪散,紫雪丹已经很罕见了。紫雪散和紫雪丹的功效不可同日而语,后者药效更强。现在会制紫雪丹的人也不多了,紫雪丹即将面临失传。

紫雪丹也是治疗温病的急救中成药,除具备清热开窍作用外,还有息风止痉的功效。对伴有惊厥、四肢抽动的高热、神昏患者特别适用。西医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肺炎、病毒性肺炎、猩红热、化脓性感染等各种发热性感染性疾病,以及肝昏迷、小儿高热惊厥、小儿麻疹等以高热、神昏、痉厥为主症,中医辨证属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紫雪丹治疗。据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所著的《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它还能治疗痘症和呛血;安宫牛黄丸的发明者吴塘在其所著《吴鞠通医案》中还记载紫雪丹治疗癫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精神分裂症”。

虽然紫雪丹疗效显著,但现在了解并能正确使用它的人不多。据倪诚博士介绍,许多小儿都会因为扁桃腺发炎、化脓而引起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动辄上医院急诊科输液,甚至每次都用很高级的抗生素。其实紫雪丹就有很好的退烧、止痉作用,因此建议家中常备紫雪散,按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紫雪散价格非常低廉,在药店购买只需要十几块钱。

选用三宝有诀窍虽然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都是清热开窍的代表方,但三者药性不同,安宫牛黄丸最凉,其次是紫雪丹,再其次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适用于那些高烧不止、神志昏迷,仿佛如“稀里糊涂”一般的患者;紫雪丹适用于伴惊厥、手脚抽搐,经常发出乒乒乓乓声响的高热、烦躁甚至昏迷的患者;而至宝丹因为药方里采用了许多芳香开窍的药材,因此对于昏迷深重伴发热痰盛,表现得不声不响患者的更为适用。综合这些特点,中医界从古至今口口相传它们的使用诀窍,因此就有“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稀里糊涂牛黄丸”之说。

眼下,许多人都自备安宫牛黄丸作为急救药,中风后不问症状,不经医生指导,以为服用它就能起回生。专家提醒: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虽然“温病三宝”都是疗效非常显著的急救中成药,但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包括出血性的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缺血性的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中医学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脏腑又分为闭证和脱证,闭证又有热闭和寒闭之分。只有属于邪盛气实而高烧不退、嘴唇紧闭、两手紧握、大小便不通、脉实有力的闭证、热证者才能用“温病三宝”急救,但也只能暂时服用。患者神志清醒后,要根据具体表现,再辨证施治。而孕妇更忌用“温病三宝”。服药期间不适宜食用辛辣油腻荤腥的食物,以免让患者上火生痰

安宫牛黄丸最适用于中医辨证中脏腑之阳闭证,临床可见到突然意识障碍、偏瘫,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红身热、口臭、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滑等邪热内闭之象。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症、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肝炎、肝昏迷等病属于热毒内陷心包者。安宫牛黄丸性凉,假如患者面向苍白、静卧不烦、舌苔白腻,属寒痰阻窍着禁用。如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者,属于脱证的更要禁用。孕妇忌用。

紫雪丹适用于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而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抽风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及小儿热盛惊厥。有清热解毒,镇痉开窍之功。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乙脑、流脑的发病后期,重症肺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小儿麻疹毒陷营血,斑疹伤寒,腥红热等有上述症状者。

至宝丹适用于痰热内闭心包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以及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由于本方中芳香辛燥之品较多,有耗阴竭液之弊,故神昏谵语由于阳盛阴虚所致者不宜使用。孕妇慎服。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乙脑、流脑、脑血管意外、中暑、肝昏迷等属于痰热内闭,神昏较重者。

《延禧攻略》里的叶天士,在历史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最近发起《延禧攻略》叶天士非常可爱。从《延禧攻略》看,这个人真的存在于历史上吗?他的药好厉害吗?他的祖父叶紫帆和父亲叶养生都以医学为生。他们在当地非常有名。叶天士是独生子。从小,他就读过这本精彩的书,从未忘记他的父亲非常重视他的修养。他经常教他放学后如何练习医学。 《叶香岩传》受到他家人的影响。他通读《内经》,《地素经》以及唐宋时期的中医著作。由于“内经”和“难经”是极其困难的书。

甚至还有许多人一生都在努力工作的故事。看起来岁月沉寂而稳定。叶天士的父亲14岁时突然去世。因此,为了谋生,田石不得不放弃学业,跟随父亲的大弟子。朱桂香成为一名学徒,致力于研究医学技术,但他的基本技能扎实而聪明。叶天士很快超过了他的老师。朱君那就是翁平义所教的,君听到了这些话,然后就充分理解了真相。 《叶香岩传》不久后就开始教学,但他喜欢学习如何对此感到满意?当时江南地区有许多经济繁荣的人才,许多著名医生叶天士开始了寻找著名医生和老师的旅程。他在24岁时已经拜访过17位医生。

刻苦学习,思想开放,有才华和聪明的祝福。他们30岁那年就成名了。人们称他为“天方大夫”。这是一个很高的赞誉,因为医学高超的民间传说经常流传甚至神灵都来了。咨询的轶事是自然而然的,但从侧面展示了他的医疗技能。这是一本很有名的书,就是说到贩运者,直到远至邻近的省份,所有人都有叶天士先生。 -沉德谦叶天石擅长治疗鼠疫和痤疮,同时也以治疗无法治愈的疾病着称。

在他所居住的时代流行于世界各地各种严重的传染病都类似于当前的“ SARS”和“禽流感”。当时的医生称它们为“温病”。西方的医生也认为这些传染病是可怕的。受到神的惩罚时,中国医生发现病因实际上是无形的。尽管没有显微镜可以让他们观察该实体,但是中国医生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分散的方法仍然不足以有效治疗该疾病。在对发热性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后,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创新,最终建立了系统的治疗体系。

叶朝采的儿子是谁?是那个朝代的?

叶桂 清代著名医学家。口述《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等 叶贵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 叶桂 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 叶天士酷爱医学,性格谦逊,凡是听说有比自己高明的医生,都不远千里,前往求教,从不矫作遮掩。曾有一位患者,命在旦夕,他认为是无法救治了,可一年后,却又见到了这个人,原来是一位老和尚把他的病治好了。第二天,叶桂便赶往宝山寺向和尚求学。他隐姓埋名,从学徒做起,挑水担柴,劳动之余就精研学问。过了几年,老和尚对他说,你已经学到了我所有的本事,可以下山了,以你现在的医术,完全可以独立行医,你的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江南名医叶天士。他闻得此言,连忙伏地叩首,告诉老和尚自己就是叶天士,老和尚感动不已。就这样,叶天士先后拜了17位老师,终成医界骄子,他的谦恭诚恳,也成了后世的习医者学习效仿的典范。 叶天士与薛雪是同一时代的温病大家,二人在观点上有所不同,便相互排斥,频有学术争执。叶天士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踏雪斋”,薛雪把自己的书房题作“扫叶山房。”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高热大汗,面赤口渴,脉象洪大,叶天士开了药方,可服后总不见效,他知道治疗母亲的病应该使用白虎汤,可总是担心母亲年岁已大,受不了这种攻伐力量强的方剂。薛雪闻得此事后,笑道:“老太太得的是这个病,本就该用白虎,药下对了,当然不会伤人,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叶天士闻言顿悟,便改用此方,果然很快就好了。于是,他亲自前往薛雪家中,拱手作揖,诚心请教,薛勇也十分感动,二人尽弃前嫌,从此成了至交密友,也是一段趣谈。 叶天士的著作《温热论》,是对治疗温热病的大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作。虽然文章不长,甚至没有记载任何具体的方剂,但全文言简意赅,对于临床常见的温热病的病状和其传遍规律做了精辟的分析和总结。《温热论》就此成为了后世中医学乃至现代中医学临床诊断热性疾病的重要依据。除去在温热病状分析方面做出的重要总结之外,叶桂在中医学辨证方法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将使用了千余年的以“六经辨证”为主的外感病诊断方法,进一步发展为以“卫、气、营、血”四个层次为主体,由表及里的辨证方法,这既是成功的创新,又是对于六经辨证的高水平的应用和发展,标志着中医学在辨证水平上的又一次提高。自此,也将“伤寒”与“温病”两大学说从辨证方法上区分开来。他这种大胆的创新来自于对先贤著作的透彻分析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也有人认为,叶天士称得上是对《伤寒论》理解得最透彻的一位医家。 另外,叶氏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如此短短几字就概括了温病的特征性发展规律,一些医家认为,这也是对现代医学常见的由肺炎导致心肌类这一现象从中医学理论角度最贴切的诠释。再者,文中还提到了“吾吴湿邪,害人最重”的观点,也是温病学的重要特征,这一学派产生于江南一带,与北方的伤寒派的差异很大,这与地域和气候有很大关系。以至于现代中医界的伤寒与温病学派也存在着南北的差异。 叶天士的《温热论》,是学习温病学说的必读书。其后,温病学派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医家和论著,但是都未离开他所创建的理论体系。叶天士还留下了不少的医案记录,他十分善于使用轻灵短小的方子治愈严重的疾病,这是中医达到很高境界的时候才能做到的所谓“四两拨千斤”的高超医术,我们从中似乎还可以依稀见到他曾经叱咤医坛的潇洒。